总之元春不信舅舅没有在六部安排个五六品的差事的本事,舅舅他只是不愿意管这种“闲事”而已。这番想法元春也不瞒着苏卉。
苏卉听了就笑,“他不管才是明智之举。你与你表妹都是你舅舅的外甥女儿,你舅舅固然是一品大员,也远远不至于一手遮天,甚至他连权臣二字都当不得。两个外甥女全都送入宫中,让圣上怎么想?”
本朝至今纵有姐妹共侍一君的先例,也是血源隔了比较远的。一品大员就想承包圣上的后宫,咋不上天呢?
“舅舅是想避嫌,”元春片刻后也开了脸,“可姨夫说什么也要让表妹入宫待选呢。”
薛恒为官,宝钗入宫,这是薛家由商转士的关键~起~点——捐来的功名,哪怕自己表现得再出色,前路也差不多尽了。薛恒对此心知肚明,因此宝钗必得为薛家“笼络”得一位能照拂薛家至少二十年的贵人,或者干脆生下一位小贵人。
薛家在这些年里必要真正培养一位或者几位会读书能做官的后辈出来。
这目标是薛家若干族老与掌权的老爷们一起定下,凭王子腾几句话哪里就能一个家族改弦更张?
薛恒活着,薛家不可能像原著里那样完全依附王子腾。如此一来,王子腾便少了个深口袋的钱袋子;而荣国府跟他情况相仿,没了黛玉那一大笔嫁妆,别的不说,为元春修建的省亲别墅肯定也比不了原著那样气派。
不过这肯定是好事,因为没钱就浪不起来。原著里也许正是因为林家的这笔外财,助长了贾赦与贾政兄弟的野心,让他们有底气投了次“重注”?
苏卉越想越觉得靠谱:反正原著里贾家这次投资不仅导致抄家夺爵,还把贾赦贾政与贾珍一起赔到了大牢里……
贾家败落,就是这三位老爷的责任。在她看来,把贾家败落的原因甩锅甩到贾母与王夫人身上,就跟西周灭亡都是褒姒的错一样好笑。
苏卉的确幸灾乐祸地笑了,“想来你舅舅怎么劝你姨夫你姨夫都不肯听话,你舅舅心里记了一笔,就离京赴任去了?”
元春抚掌道:“八成如此!我姨夫早就不愿做皇商了。”
苏卉抬手拍了拍元春的手背,“你母亲这次进宫来又求你帮衬你表妹了?”
“母亲说姨夫想求个皇子侧室,”元春老实道:“我愁的是母亲总是看不通透!先生若不提醒,我也想不起那起子小人竟用尚主或是迎娶郡主来说动我母亲。”顿了顿,她只能叹气了,“但愿别惹出什么祸事来。”
苏卉一直都不信王夫人看不出妹夫与妹妹的打算——王夫人只是眼界有限,但在她能看见的地方,一点都不蠢。
听元春这意思,王夫人跟她哥王子腾不一样,对于外甥女给皇子做侧室这一点,她乐见其成。
单就这一点而言,苏卉和元春一样,都站在王子腾这一边:异地相处,两个外甥女,一个是圣上的嫔妃,另一个是皇子的侧室……这多少有些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