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逸阳获得的收益是要小于这个数额的,宁皓作为已经成名且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与拍摄时只求有人投资,而不求回报的他不同,《石头》的成功让他有资格获得不菲的酬劳。
他的导演片酬是100,在李彧的提议下,他选择了50的固定片酬外加3%的票房净收益的分成权。
一部《赛车》让宁皓获得了接近三百万的收益,这个意义是不同的,代表着宁皓的下一次投资,他有资格成为制片人了,虽然只是之一。
如果是成功加入亿元导演俱乐部后的宁皓有资格享受票房分红的福利,但在这之前的他还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甚至目前大多数的导演都是选择拿固定片酬,毕竟连老谋子、陈恺鸽还有冯晓都不敢保证自己的投资一定能盈利。
宁皓是愿意参与到票房分成的,但中影与中华横肯定不高兴,这是李彧坚持为宁皓争取到的福利。
这也是李彧听闻宁皓想要背弃逸阳的时候,几乎恼羞成怒的原因,他一直不曾在酬劳方面亏待过宁皓。
这也是宁皓痛定思疼后最终选择回归逸阳的原因。
李彧与宁皓的组合可与张卫平与老谋子不一样,账务分割的更清晰,代表着未来会尽量少的出现腌臜事。
老谋子跟张卫平断交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财务问题,二张约定投资由张卫平出,获取的利润共享,但那几年的投资基本上没见利润。
这等于老谋子给张卫平免费打了好几年的白功,不赚就是赔,老谋子赔了,但张卫平可肥了,毕竟资金经他手,其中可操控的因素太多了。
翻脸也理所当然,毕竟“同苦易,共甘难”。
最后的则是紧随《赛车》之后上映的《失恋三十三天》,2.7亿的票房成绩,分配到投资方则是整整一亿,李彧方可获得3700。
这部电影是逸阳经手的电影中植入广告最多的,单广告与贴片就卖了一千万。
逸阳获得包含分账票房与其他各类版权收入的收入是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