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考瞧着陷入了沉思的刘敷,疑惑道“刘大人,此文如何?”
神游太虚的刘敷,半响后方道“凡乡试七篇,士子重头三篇。后四篇轻之,但此子却是一气呵成,一篇胜过一篇。观最后几篇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辞无所假,徜徉恣肆,风神雅秀,实乃百年一遇的好文!”
副主考听刘敷这么认同自己,喜问道“不知刘大人,以为此文可列几等”
刘敷笑着道“此文蹙金结绣,神完气足,此人甚似商公,异日名位必继之矣。”
乡试第三场考试是策论,是程溁最擅长的部分,自是连着这上辈子的功底,一股脑通通传授与谢迁,本就才思敏捷的谢迁,则融会贯通,更上一层楼……
几日后,戌时末,贡院大堂中,点燃蜡烛数百枚。
大堂内八十张朱卷一并呈放,要先定出五经卷首,也就是五经魁。
五魁是从第五名到第一名的次序填写。五魁出自哪位房考官,就在该房考官前的案几上放一对红烛,以示荣誉。
堂中以南北相对为居中之位,主考、监试中间,横设五桌为写榜之案,旁列两桌为拆弥封之案,皆书吏分职之。
阅卷官们一并坐着吃茶聊天,说道着几篇批改时,遇到的得意文章,也有在旁监督的监临、学政、提调、监试,时不时加入聊天群,凑个热闹。
而副主考与几名同考官,则在那拿着几张朱卷商议着,一面议卷,一面填榜。
主考官刘敷疲惫的坐在大案后,用手揉着太阳穴,毕竟年岁大了,连阅了几日的答卷,不免体力有几分不济。
瞧着副主考与同考官还在争论之中,刘敷耐着性子又等候了一阵。压下打哈欠的冲动,沉声问道“诗经房的首卷,议定好了没?”
副主考上前一步,拱手道“回刘大人,综论三场,下官与六名房官,认为辛卯号和己丑号两篇答卷,各有所长,难分伯仲,请刘大人公断。”
乡试在揭名之前,众考官议论名次,只能说朱卷编号。
刘敷思虑一番,道“既是如此,本官以为辛卯略胜一筹。”
当下一旁的书吏,朗声道“辛卯号为诗经房卷首!”
书吏立时取过朱卷来,核对墨卷后,将墨卷上的糊名仔细拆开,随后朗声唱名,道“余姚泗门谢迊,为诗经房魁首!”
听了书吏唱名后,一旁的官员们开始议论纷纷,不少人皆听过谢迊的名讳,有人道“谢迊此子在鸡笼山南雍的名声极好,中举实至名归。”
又有人感慨,道“不知次名是谁,寒窗苦读十载,真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