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忠芯国际那边还算给力,没有拖陈今的后腿,在历时三个月的攻关之后,总算解决了10纳米桌面cpu的量产难题。
成功实现了流片。
生产出了性能大幅提升的青龙二代0)。
电话里,张卫京给陈今的替身讲解说道:“陈总,我们采取了两个办法,解决了10纳米桌u的良率问题。”
“一个,放慢超分辨光刻机的光刻速度,大概放慢到了之前的三分之一,这样误差确实降低了不少。”
“二个,调整了光刻方式,将原本的一整块cpu,分割成了八个核,变成了八个模块,然后再把八个核拼接到一起,组合成完整的cpu……有点类似于搭积木。”
“拼接法导致生产线增加了很多道的工序,生产效率也降低了不少,但不这么做的话,芯片良率很难提升上去。”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青龙二代cpu的性能提升了四倍,生产成本提高了五倍左右,它的散片价格不能低于4000每枚。”
陈今点了点头。
性能提升四倍,相当于跑分从青龙一代的14万分,暴增至56万以上。
而英特尔性能最强的ix-9900k,跑分在30万左右。
性能瞬间反超对方将近一倍。
然而实际上,出于散热和稳定性上的考虑,青龙二代的工作频率仅为3.2ghz……设置的相当保守,用普通风冷完全压的住。
而英特尔的ix-9900k,工作频率高达5ghz,睿频模式下可达到5.5ghz,得上水冷才能完全压制。
而为了将cpu的性能压榨到极致,许多超频玩家可以把cpu超到冒烟。
比如ix-9900k这颗集成了石墨烯散热的u,工作频率曾被玩家超到了9ghz的夸张程度。
跑分则达到了54万的恐怖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