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总是要反映出作者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堆砌爽点,这样作者和读者间才会有妙不可言的默契感。
当然这并不容易。
而阅读本身带来快乐并不是将自身带入主角去获得简单的内心愉悦和大脑多巴胺的加速分泌。
而是站在半空俯视着文中角色的悲欢离合,读者是超然于故事之外的存在。
或者说,这两本书,我想写成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一眼望去,繁华似锦,但由于散点透视法的存在,却又让人与其有种淡淡的疏离感。
这和西方文艺复兴的艺术理论完全背道而驰,当伦勃朗只用一支蜡烛作光源替人画肖像时,当卡拉瓦乔大面积使用暗红黑色作背景时,他们努力想让观众瞬间融入作品。
两种方法谈不上谁好谁坏,但后者无疑更为讨巧。
代入感嘛。
眼下毛片都多用第一人称视角来拍,听着各位老师们婉转哀怨的呻吟,看着她们痛苦扭曲的面容,很容易就感同身受,瞬间便贤者状态了。
反之一个固定机位架着不动的!那……那就是偷拍了,91秦先生,91夯先生等已经被我英勇的公安民警一举抓获。
由此可见,代入感是多么的重要,疏离感是会让人进去的啊……
扯远了……
这书我现实中也有不少朋友再看,看完后的评价基本两级分化。
但双方倒是异口同声的认为“你就是日子太好过了,所以按着自己的心思写,要是饿三天,别说是爽文,就是自白书你都能一日四更。”
我被噎得无言以对。
当下便发下善心,“早晚把你们几个厮都写成南唐宫里的秃头太监……”
行文至此,还是想感谢诸位读者。
老读者从《弦索》一路跟到外站,又从外站转回,一路包容我的任性写作态度,着实让人惭愧。
至于新读者,既然追着看到这儿,想来也做好了继续包容我的思想准备了。
敲下这段字的时候,我在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