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李煜大致康复后,那日餐霞楼上的衮衮诸公也都派了妻女带着礼物代表自己进宫拜谢安定公,哦,现在似乎安定王的救命之恩了。
只是看着这些礼品,李煜眼皮直跳,陷入了狂乱境地,他娘的都是好东西啊。
李璟御下向来宽厚,对宠臣赏赐极多,而且也觉得这些宠臣借机会捞点好处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手下有钱了,就能把更多的心思花在配自己作诗上,所以冯延巳、查文徽等五鬼虽然出身挺穷,但为官多年手头着实阔绰,否则也不会随随便便就给太宁送了一斗珍珠。
只是这回不管是出身寒微的五鬼,还是二徐等官宦世家,送出的礼品仿佛都是商量好的一般,除了一些补品食材外,金银财宝一概没有,主礼都是一副各自亲手书写的长卷或者绘画!
这是最高的礼遇,李璟看了后都有点眼睛发直,随后羡慕不已,连声说这群人显然是把李煜当成同路人看待,既不当他小孩子也不当他是皇族,而当他是一个绝世的风流才子,在平辈论交;
尤其是冯延巳,他比李璟还大了十多岁,虽然东宫时就相处甚欢,但那时是半师半友半臣下的关系,李璟是在那曲“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后,才自觉在老冯面前能彻底抬起头。
之后二人相互唱和,在诗文一道上惺惺相惜。
在朝堂上冯延巳固然要跪拜,但私下交往中算是平辈,冯延巳的马屁功夫一流,但他也很有原则,夸李璟自然不遗余力,但绝不贬低自己,尤其是自己的诗文诗词,外人都说他是奸佞,但冯延巳自己知道,他就是哄着李煜开心而已,而最让这位元宗皇帝高兴的事情,无非就是谈诗论道了。
而这恰恰是冯延巳的长处。
某日冯延巳兴致一来,写了首《谒金门》;
词曰“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写完后洋洋得意,拿给李璟看,单以词本身而论,在五代十国已算得上第一流,就是较之温庭钧、韦庄也有后来居上之势。
晚清文学家刘融斋甚至评论“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意思是晏殊,欧阳修都不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