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娘有些担心地看着老头子。 谢家一直是县城东关的老户,开着一家酱油铺子,老头子守着店,她给人接生孩子。再加上老辈子有底,两人生了三个孩子。两儿一女,日子一直过得很好。 自从大儿一死,家就败了。 一想到大儿,谢大娘又哭起来。 “要是老大还活着,钱没了,我也不怕。有你们爷两挣。可是,现在,只有你一个人,年纪这么大了,我哪敢和你说啊?” 谢大娘越说越伤心, “要是你再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可咋活啊?” 老大死了,剩下老大媳妇领着五个孩子,得靠他们老两口帮扶着,才能活下去。 老二玉叶,领着闺女,一年到头住在娘家,全靠老两口养活。 老三树生,才娶了媳妇,为了这个亲事,再加上老大的葬礼,家里全花干了,还欠下一笔债务。 老三当兵走了,这新娶的小儿媳妇,也得由老两口养活。 “可谁知道这人要是穷了,连老天爷都欺负穷人呢?” 谢大娘本想着,不管多难,她和老头子好好干,大儿媳妇也打了工作了。苦两年,一家人就能翻过身了。 为了挣钱养家,老头子真是一会也不敢闲着。 为了多卖些钱,老头子每天,天不亮就挑着酱油挑子走了,不到天黑都不回来。 “谁也不想碰上灾年,娘,你就别哭了。” 梨花劝着婆婆。 碰上灾年,酱油不好卖,家里越发艰难了。 “你这孩子懂事,可惜,嫁进来,也没过上一天好日子。” 谢大娘擦掉眼泪,是的,还有这么多孩子看着她呢?她不能再哭了。 箱底里的十三块五毛钱,是全家人的生活指望。都是老头子,一天天,靠着两条腿,挑着酱油挑子下苦攒下的。现在,全被二流子女婿拿走了。 谢大娘怕老头子受不住。 “真地全拿走了?” 谢老头眼前一黑,险些栽到地上。 “老头子,没了就没了吧,我们再想办法,你别急啊?” 谢大娘赶紧扶住老头子,劝老头子想开点。 “这可咋活啊?” 谢老头一屁股坐到地上,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坐在地上,像个孩子一样的哭起来。 “爹,你不要这样。” 娟嫂毕竟是大儿媳妇。 家里出了这样的事,男人不在了,她得替男人顶着谢家的门户。 “没有钱,只要有人,我们再挣就是。” “唉,要是在往年,这事也就算了。可是,现在是灾年,人连饭都吃不上了,哪还有人买酱油啊?” 谢老头伤心地摇头。 从早上,一直跑到中午,他只卖出去一瓶酱油,得了五分钱。 人饿得都要晕过去了,这才担着挑子回家,饭还没吃,家里这些事,就把他气饱了。 梨花看着公公,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还得这样挣命,苦苦养活一大家子人。 心里也不好受。 “这能怪谁,要怪就怪你偏心,明知道一大家子人要养活,还非要老三去兵。这当兵一个月才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