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午时,天气略有些闷热。
阿鱼把竹木食盒递给门口候着的常福,叮嘱道:“徐贵妃娘娘的山药乳鸽汤——千万仔细些,别给泼了。”
常福稳稳地接过食盒,笑道:“得嘞。”他瞥了眼纱窗边上的更漏,“呀,我得赶紧走了,免得误了时辰,娘娘又怪罪下来。”
常福健步往凤阳宫去了,阿鱼转身进了厨房。
燕仪正在收拾锅碗瓢盆,嘴里不满地嘟囔着:“整个宫里就她花样多,仗着怀了龙种,每天都要变着法儿地吃山珍海味,送膳还不许迟,但凡迟了一刻半刻,咱们司膳房上下都得挨罚……当真以为司膳房是她一个人的,皇后娘娘在的时候,也没她这么铺张。”
阿鱼道:“你嘴上也没个遮拦,这种话也能乱说?”
燕仪笑道:“怕什么,这儿又没有旁人。我也就当着你的面说说,若换了旁人,我可一个字都不敢提,如今后宫姓徐我还是知道的。”
阿鱼和燕仪是司膳房年纪最小的两个人,这会儿旁人都回去歇午了,她们俩还得留在这儿收拾打扫。
待一切收拾妥当,已是半个时辰之后。两人也终于回屋歇着了。
说是“回屋”,其实就是去司膳房南面一间低矮的屋子,屋子里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木板搭的大通铺,边上摞着两个放杂物的桐木箱子。
这屋原先是柴房,现在还残留着一股子柴火味儿,是整个司膳房最差的屋子,只有阿鱼和燕仪住在这儿。
燕仪从怀里摸出一枚绿豆糕,掰成两半,一半自己吃了,另一半送到阿鱼嘴边,道:“你尝尝,杨姑姑中午才做的,这块切得不好看,她让我扔了,我没舍得。”
阿鱼就着陈茶尝了尝,绵绵的绿豆糕入口即化,甜度也拿捏得正好,清香不腻。
“好吃。”阿鱼餍足地眯起桃花眼,吃完了便往榻上爬,“咱们赶紧睡会儿,再过一个时辰,又得为各宫备晚膳了。”
燕仪“嗯”了一声。二人都和衣躺下。
***
这两个小姑娘,运气都不太好。
燕仪家里是屠户,虽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却也不曾缺衣短食过。坏就坏在她上头有四个哥哥,都到了适婚的年纪,家中没那么多钱置办彩礼,爹娘一合计,就让燕仪入宫为婢,挣些月例银子贴补家用。
阿鱼就更惨了。她祖父原是江宁织造,阿鱼本也是锦绣堆里长大的闺秀,但她十岁那年,吏部给祖父评了一个“贪”,随后举家获罪,阿鱼作为罪臣之后,也只好脱下锦衣华服,穿上粗布麻衣,住进掖庭,当一个洒扫宫婢。
她年纪小,又生得眉清目秀,掖庭里年长的嬷嬷们便经常打骂她,以此取乐。幸而后来司膳房缺人手,让阿鱼去补了缺,阿鱼便搬出了掖庭,住进司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