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收到消息之后急忙召集庞癝、尉缭、魏无忌等朝中重臣商议对策。
孔斌皱着的眉头道:“如今齐国已有所防范,我看不如撤军的好。”
庞癝摇头道:“不妥,现在我军无论是否撤退,齐国对我们都已有所防范了。再说进攻齐国是我国的既定战略,如果贸然撤退的话就不知道何时才能完成这一目标,因而现在我军已经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了。”
“那该如何是好?要不然寡人再增派十万大军?”魏王问道。
庞癝摇头:“还是不妥。这样一来我国将会和齐国形成决战之势,胜了还好,如果战事稍有不顺和齐国形成鏖战之势那可就麻烦了。”
这时沉默许久的尉缭开口道:“我倒是有一个办法,只是此事有些风险,不知该不该说?”
魏王连忙道:“太尉快说!”
尉缭道:“我的办法就是绕开平陆从刚地渡过汶水,直扑平陆后方的重镇阳关和博阳。当然这只是佯攻,我军要做的就是吸引平陆的齐军前去救援阳关两地,而后半路伏击之。
可劣势也是很明显的,一旦齐军不上当的话我军将进退两难甚至面临齐国前后夹击的局面。虽然晋鄙老将军一向老成持重,但作战方式难免有些呆板,而此次作战又必须要灵活变换作战方式,因而我比较担心此计是否能干成功!”
魏无忌点头道:“太尉说的不错,不如让我前去替代晋鄙老将军,王兄以为如何?”
魏王却摇头道:“相比将齐国,寡人更担心的是秦国是否会卷土重来,因而无忌必须坐镇大梁以防不测,攻齐统帅还是考虑旁人吧!”
庞癝这时说道:“此次作战也在于根据局势灵活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不是非得换掉统帅不可。大王只需命一善于谋略机变之人辅佐晋鄙将军便可,又为何非得换掉晋鄙将军呢?”
魏王道:“可朝堂之上善于军略机变的只有太尉,难道让太尉前去给晋鄙做副手吗?寡人看还不如直接让太尉做主将的好!”
尉缭摇头苦笑道:“微臣只是善于军略并把握时机,但在前线统兵作战的话十个微臣也不是晋鄙老将军的对手,不妥,不妥!”
“那该派何人前去呢?”魏王也是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