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庞癝说到了这种地步,可魏王还是有些犹豫不决。
庞癝便继续劝道:“大王可知列国之人如何评价我魏国的吗?”
“如何评价?”魏王似乎也知道应该不是什么好听的话。
庞癝道:“列国之人都说我魏国历代君王都是无识人之明的昏聩之人!”
魏王听到这话显然很生气:“大胆!谁人敢这么说?”
庞癝回道:“列国之人都这么说。”
“寡人虽无先祖文侯的雄才大略,但亦不是什么昏聩之君,列国之人为何要如此评价寡人?”
庞癝道:“因为大王不会用人。”
魏王哂笑道:“如果寡人不会用人的话,先生你今天就不会是我魏国国相了!”
庞癝道:“那既然大王敢于拜微臣这样年轻之人为国相,又为何不能拜尉缭这样的国士之才为太尉呢?”
魏王回道:“寡人之所以拜先生为国相是因为先生说服寡人出兵救赵并且在先生的一手策划最终全歼秦军,使得我国收回河内之地,一扫百年国耻。
而后先生只身入秦说服秦王把陶地割让给我国,方使我国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这片富庶之地。所以以先生之功,寡人拜先生为国相无论任何人都提不出反对意见。
而尉缭却不然,寡人虽然也很佩服他的才学,然尉缭却无寸功于国家,如果骤得高位,群臣必然不满,寡人不得不忧思。”
庞癝却道:“微臣听闻当年大王想要拜孔斌先生为相,派使者三请而至,大王更是出城亲自迎接,礼遇甚厚。那么微臣敢问大王孔斌先生并无寸功于我魏国,大王为何又要拜他为相国呢?”
魏王道:“这不同的,孔斌先生名满天下,而尉缭不过庶民之身,又怎能与孔斌先生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