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不过片刻,便有朝臣也随着跪了下来,向小皇帝行叩拜大礼,也断断续续地加入到了吟咏《载驰》的行列之中来。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读着读着,满朝文武便已经跪倒了一大片,而起初稀稀落落的朗读之声,也因人数不断增加,而逐渐变得底气十足,声如雷鼓了。
读到最后,那些察言观色之徒,也被周围之人所带动,纷纷匍匐在地,也加入了吟咏的阵营,仿佛原本低落不见的士气,又这样,奇迹般的重燃起来,还现越烧越旺之势……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再多的思虑考量,也比不过亲自去实践这件事来得重要啊!
读到这最后一句,满朝心中耿直忠心之文武都逐渐从恐惧之心中抽离出来,士大夫忠君为国,何惧一死?
即便殿外那群逆贼当真越过了御林军的防护,闯入了这勤政殿,他们也绝不会就此甘愿引颈就戮,就算是拼死,也要护住陛下安全,百死不悔,这才是一个臣子在此危急时刻,应该做的事情!
诗词吟诵完毕,满朝文武除了左右丞相和端坐在一旁的独孤輳以外,黑压压地跪倒了一大片,多数臣子的脸上,都纷纷露出了视死如归的神情,而一些怯懦的官员,则低头垂首,跪在一旁不敢再出令军心涣散之语了。
这才是真正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吧!
左右丞相和独孤輳,都被眼前的景况给惊住了,从政这么对年,这般群臣舍弃彼此之间的成见,共赴国难之景,即便是当年突厥人十万兵马压境,扬言灭国之乱,如此动荡不安的时刻都未曾见到过,这如何能不让人惊叹?
左丞相高钦,将此情此景瞧在眼中,嘴角忍不住微微泛起一丝苦涩的微笑,望着跪在大殿中央神情坚定的侄儿,眼中却是无比欣慰的目光。
原来,北魏,并非如同他原本想象之中的那般无药可救,若是那个人的话,兴许,真能创造出一个强大的北魏,一个真正国富民强的北魏!
而右相贤王萧衍,早已没了之前的一派气定神闲,气的双手握拳,身子都不禁有些颤抖了,望着那个可以左右朝局如此之深的少年,明明手中毫无半分权利,就连参加朝政议事都轮不上他!
这样的人居然可以凭借着一首《载驰》,借小皇帝之口诵读出来,便收到了如此稳定人心,笼聚战意的效果,这如何能不让他萧衍愤恨至极,如何不让他悔不当初!
当初就应该斩草除根,下决心除掉高辰才对的,这个人实在是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