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骂了半天,就是不提吴玉田已降,曹国彰、周延儒已被抓的事情。
他要是直接推出曹国彰和周延儒,可瞬间瓦解李忠明部的军心,到时他不降也得降。
章立真明知道这一点,可就是不这么做。
很简单,他就是要坑死李忠明。
在这个时候,李忠明已经很被动了。
就算他现在打开关门,那也只能算“投降”,而非主动归顺。
两者的差别是很大的。
比如章立真,在接到消息以后立即带兵去见秦书淮,那是归顺。但即便这样,他还是有明知东林谋逆而不加制止之嫌,回头顶多功过相抵,或者降级使用也大有可能。
但李忠明可是为东林坚守到了最后,他现在就算投降,那也得被绑起来送往京城待审,顶多算他个及时悔悟,能稍稍减轻处罚,但抄家是必然的,他能不死算不错了。
所以李忠明自然不会轻易开关迎接秦书淮。
一来他要确定吴玉田有没有降,如果吴玉田没降,他也绝对不降。
二来即便要降,他也想和秦书淮谈个条件,比如确保他能活着,而且家产不被抄没,他才投降。
他觉得自己有五万兵,有天险,就有资格和秦书淮谈条件。
那些流寇投降前不都跟朝廷谈条件的么?而且次次都满足了。
他们谈得,我李忠明就谈不得?
好好的琢磨了一番,他决定先来个缓兵之计。
派人去关楼上喊话,说他不相信章立真,若是国公爷真的来了,那么请国公爷出来,他和国公爷亲自谈。
他心想,如此一来就可以探探秦书淮口风,到时降和不降,自己心里也好有个底。
却不想,秦书淮听到这个提议后,只是不屑一笑。
“区区叛将,何敢与本公直面?回去告诉他,要降便降,不降就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