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多万两多吗?或许放在以前崇祯觉得很多,但是自从秦书淮随随便便给他“敲”来一千万两以后,他简直觉得那算个屁!
大明不穷,而且很富!对于巨贾富商们来说,这两百万两简直就是汪洋中取一瓢而已!只要向他们征税,别说一年征两百万两,就算一年征一千万两,他们也依然能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少交这两百多万两的税,就意味着他们冬天能多穿几件衣服,平日里能多加一个菜,对朝廷也更多了一些信心。
而老百姓的信心,是他一切权力的源泉。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崇祯很清楚。
比历史上的那个崇祯更清楚。
所有财政状况才稍有好转,他就迫不及待地去“讨好”百姓了。
果然,皇命一出,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据东厂来报,民间如今已不乏对皇上歌功颂德者。
原因当然不是他减赋那么简单,而是这一年多来,官军连战连捷,社会越来越趋于安定,如今大明最大的威胁建奴也被困在三屯营,百姓对朝廷的信心正在迅速地增长。
如果说一年以前,有人蛊惑大明气数将尽的话有大把人信,那么现在,会相信的人已经很少了。这也意味着,张献忠、李自成此类流寇要想东山再起,已经很难了。
而这,更坚定了崇祯要尽快铲除东林党的决心。
因为有东林党在,他就永远无法对富人征税,也就无法继续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
朝堂之内,暗流汹涌。
东林党也嗅到了危险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