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微微一笑,“老师说的对!秦兄既然不跟朕要兵,就一定是有把握的!秦兄啊秦兄,又给朕立了一大功!”
在他看来,仗打到这份上,建奴已经没有翻身的可能了。
尽管这种论断连秦书淮都不敢下,但是他却是这么认为了。
当蓟镇的地图上出现秦书淮后,他每天起来的第一要务就是等塘报。他接到的第一封塘报,是秦书淮在迁安歼灭了三万鞑子,从那知道他就确定,秦兄的表演又要开始了。
之后,他又接连接到秦书淮夺回永平、绕道蓟州、轻取石门寨、解遵化之围的塘报,每看到一封塘报,他的心就好像会轻一点。到现在,他已经完全轻松了,就仿佛一块压了他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巨石,忽然从身上移开了。
他确实有理由轻松。
魔教起兵、三边大乱、鞑子压境,之前这三座大山压得他透不过气,压得大明风雨飘摇,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天天梦到敌军攻入紫禁城,而自己上吊自杀的场景。
现在想想,他还是会被那个过于逼真的梦,吓出一身冷汗。
但是自己抗住了!不,确切的说,是朕和秦兄一起抗住了!如今三边基本已定,魔教主力已溃,而建奴则龟缩三屯营,大明已经缓过神来了!
秦兄果不负朕!
朕,朕发誓,此生绝不负秦兄!朕与秦兄相逢于危难,相知于绝境,此君臣之谊、兄弟之情,必将千古传唱,为世代楷模!
想到这里,崇祯的脸上又抑制不住地浮起一丝笑意。
自魔教起兵以来,崇祯一直都没有这么舒心地笑过。原先他的脸色一直都白得不正常,但是现在已经有了些许红润。
不光如此,他的眼睛也终于又有了神采,说话时中气十足。
每个人都能看到崇祯这明显的变化!
“皇上,曹督公和骆指挥使到了。”一个太监来报。
崇祯大手一挥,意气风发地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没过多久,面容憔悴的曹化淳和骆养性就走了进来。曹化淳虽然准备辞官,但是在秦书淮回来之前,他还是答应帮崇祯继续执掌东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