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郡外。
寒冬时节暂时被弃之不用的茶铺之中。
袁术正同荀彧面对面坐在此间,商讨着暗地里合作的内容。
曹操本想亲自前来磋商,奈何前线战事吃紧,许昌缺不得他,故而只是修书一封,言之荀彧之意则代表他的意思,方才有了这次商讨之事。
“合作之事,不知袁公考虑得怎么样了。”荀彧郑重地问道。
按照曹操的交代,荀彧已经将合作的大致内容都阐述了一边,重点则放在利益分配上。
若是合作覆灭了长安之后,函谷关以西,由袁术所得,函谷关以东,由曹操所得,此乃接壤之地,自然不会容许强敌在侧,如此分配倒也没什么问题,相比之下,曹操还略有亏损。
明眼人能看出其中的利益,袁术自然也是明了,奈何跟这个老奸巨猾的曹操合作,袁术就要小心得许多,沉吟了一会,袁术竖起了三根手指头凝声说道:“我有三个困惑之处,还望荀先生解答,其一,函谷关归谁?其二,冀州和长安相距甚远,鞭长莫及,何不以许昌之地相换长安?其三,吕布大军归谁负责?”
闻言,荀彧心中有些惋惜,原以为这些暗藏于诸多事宜之内,不会被当场发现,到时候碍于面子碍于大事已成,袁术自当要强忍着吞下这枚苦果,然而现在就被提出来,损失可就要大的多。
清了清嗓子,荀彧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递给了袁术观阅后,方才朗声说道:“主公的意思,函谷关归于袁公,吕布我军负责,至于相易许昌之事,袁公乃是明白人,经历过大战的长安,岂能同许昌相比?”
细细观阅着书信中的内容,虽然夹杂着很多场面话,但大致的意思同荀彧所说并无太大的差距,不过此信盖有曹操的相印,那就比荀彧这个空口无凭的许诺要实在的多了。
合起书信后,袁术轻声说道:“既然曹丞相已经将诸事安排妥当,那我岂有咄咄逼人之理,许昌相换长安之事,不提也罢,希望我等共成大事,来人,上酒。”
闻言,侍从赶忙端来已经温好的美酒,取来两碗,放于袁术和荀彧身前,倒满了酒。
“敬先生一杯。”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