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偏有不信邪的人。三年后仲夏,老子李耳的弟子澹子来到丹涪水峡门相氏部族。
澹子,越国人,是老子晚年回故国陈国居住期间收的弟子,到陈国被楚国所灭,老子遭亡国之痛,不得已逃往他国,最后客死于秦国,澹子一路跟随到秦国。
老子死后,澹子离开秦国,过剑门关,欲取道蜀国、巴国,转进楚国,沿路游历,随后回故国,刚进丹涪水,逢夷城一带发生奴隶骚乱,便在峡门相氏暂住下来。
澹子见了相氏首领相石,一番老子学说,相石从未听过,感觉深沉,留下住了一月余。
澹子听说了瞫棹的暴政,喜欢教化人的习惯犯了,要进虎安山,相石劝止不止,只得陪他到草原见瞫棹。
瞫棹与众人在虎安宫中与澹子相见,听他卖弄学识。却说巴人最信乌鬼,除了崇拜天地日月山川等,尤其崇拜祖先,“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白虎神廪君就是白虎巴人最大个的祖宗,宁可相信神鬼的指示,不愿相信他们认为的“歪理邪说”。
瞫棹听了老子学说,认为毫无可取之处,没有丝毫兴趣。澹子不识趣,道:“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辱之。”
瞫棹道:“你慢点说,我没听清。”
澹子听说过他耳朵背,但知道他是根本没有听懂,解释道:“意思是最好的王,或者国君,民众不知有王的存在,才算为得最好的;其次的,民众亲近他、赞美他;再次的,民众畏惧他;更次的,民众轻蔑他。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为公、为伯、为子的,也是一个道理。”
瞫棹故意道:“依澹子看,我属哪一种?”
“在他们眼中是再次的,心中是更次的。”
瞫棹忍住怒,道:“一派胡言!贱民知都不知国君为何人,还算最好的,比天还大个笑话!今日方知,老子、孔子之流,空谈误国,一无所用,难怪听说每到一国,背起大鼎跳大神,吃力不讨好。”说完哈哈笑。
澹子不死心,又道:“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你部族中的小民隶民,好比是水,邑君你好比是浮在水上的独木舟儿,要想不翻舟,就得让小民贱民过上好日子,才风平水静。
“我来丹涪水才一月余,多有听说邑君滥杀无辜之事,邑君何不自省?纣王、桀王,拥天下之兵,一但失德,尚不能自保……”
耳背的人,听坏话往往听得清清楚楚,此话一出,瞫棹大怒:“你有几颗脑壳,敢爬山涉水来揭我的短处!我这才明白,割耳朵无用,舌头才是最该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