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会议之后,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关内中原地区也举办过一次小偷交流大会,当时全国南北两地“英雄豪杰”齐聚豫州,互相比试“专业技能”,以偷窃现金多少判断能力大小,以偷窃难度判断手法高低,大会开了一个月方才闭幕,也选取了南北几位高手做他们的头目。
而第三次“小偷交流大会”举办的则更为高级,这次大会的交流地点设在了申城,不但全国小偷齐聚申城,就连国外高手也来中华进行友好交流,主要是俄国人居多。
这些小偷们打着学习交流的旗号,承包了比较豪华的酒店内,与国内同行们划分区域,与国外同道们切磋手法,一般情况下,最少要开上十天半个月的会议。
这种事情听着甚至令人感到好笑,可这并不是玩笑,而是实实在在的发生过的事情。
关晓军在上一世,也是有几个警察系统内的朋友的,他脾气爆,性格直爽,在单位内不怎么受欢迎,但是在警察系统的几个哥们却是关系都不错,平常在闲聊的时候,难免就会说起系统内的一些趣事。
而有关小偷大会的事情,就是这些警察朋友告诉关晓军的。
九十年代,全国人民都对外国人怀有一种敬畏之心,但凡什么事情一旦与老外扯上关系,政府立马特事特办,比干什么都尽心尽力,也没有几个警察不开眼找老外的麻烦。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二三十年后,依旧如此。
某城市,就因为一个倭国人丢了一辆自行车,整个城市都动员了起来,不超过三天,皇军的那辆自行车就被找了出来。
而中国人别说丢了自行车了,就是丢了汽车,当地政府也不会如此的“尽力尽责”。
中国十几亿人,差不多有将近一半的人都有过丢自行车的经历,但也没有听说过有几个事后追回来的。
这就是中国的国情,而这种国情在九十年代的中国更为明显,因此当申城的小偷交流大会里有外国人参加后,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场真正的交流大会,而且参加会议的人全都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打扮,因此谁也没有怀疑这场大会的不对劲儿。
即便是这段时间偷窃案件高发,但是大家也都没有想到会有小偷就在大家眼皮底下举行交流大会,而且还是明目张胆的扯着横幅。
关晓军也是到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火车上黄春光对他说要来申城开会,原来是真的要开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