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不凡淡淡一笑:“岳父大人,朝中的事只能依靠您才能站得住,但外面的事不一样,如今局势不明,万一……我是说如果有个万一,那么这两支嫡系军队就是我们的退路,我招纳的人全都是敢跟着我抗命的人,或许他们的能力比不上刘锜,比不上杨惟忠,可关键时候,这群兄弟能跟着我出生入死,所以无论他们以前怎样,我都既往不咎,只约束他们以后的作为!”
刹那间,朱伯材明白了他的想法,脸色阴晴不定。
他是个大忠臣,这种思想原本并不是他所能接受,可如今的形势确实非常急迫,朱家和赵不凡已经死死绑在一条船上,眼下正在做的事也全然没有余地。无论是谋夺太子,亦或者是铲除奸臣,甚至争夺帝位,这每一样都是不成功就成仁,若是失败,那就是举族皆灭。
半晌,朱伯材似乎做出了决定,深吸了口气。
“我们也是为了这大宋,为了这赵家的江山,你是赵家血脉,我朱伯材自不算是愧对列祖列宗,你便放手去做,朱家与你同进退!”
…………
自从得知有人在假冒自己之后,赵不凡有了更强的危机感,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底本还不够丰厚,难以在动荡的局势中屹立不倒,而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北疆两支嫡系兵马没能完全成型,如果那是两支百战之师,那做起事来肯定要强势得多,正如掌控着西军的童贯,根本不至于整日胆颤心惊。
这也让赵不凡归心似箭,片刻都不想再耽搁。
两天后,他携带重礼去拜访了高俅,希望对方不要阻拦他请旨讨伐梁山一事。
蔡京和朱伯材也顺着他的心意,先后向高俅透露了这个意思。
高俅留着梁山本就是给自己找些事情做,最大目的是积累战功,作为大宋禁军的三大统帅之一,他不敢统兵去打西夏,更不敢统兵去打辽国,平日里除去讨好皇帝赵佶,根本就是无事可做,也只能打剿匪的主意了。
眼下赵不凡亲自登门以重礼让他放弃,再加上蔡京和朱伯材也打了招呼,可说是给足了他面子,高俅本就是识时务的人,自然省得轻重,不过几天就明确回复说不会阻拦,但也委婉地表示他不会支持,显然是不想搅合进势力间的争斗。
高俅不参合进来,赵不凡已是达成目的,自然不会多加逼迫!
次日朝议,他正式递交了奏折,以梁山水泊临近北京大名府,威胁到北京大名府的安全为主要理由,正式请旨征讨!
端坐龙椅上的赵佶一边听他陈述,一边看着奏折。
待读完奏文,赵佶显得很是高兴,目光扫过群臣,心情大好地说:“郓州匪患已有多年,近年来更是闹得周边军州都不安宁,着实让朕心烦,此地又濒临我大宋核心中枢之地,确实应当尽快剿灭,之前一直是高太尉在督办此事,如今赵不凡请旨出征,不知高太尉有何意见?”
早有准备的高俅应声出列,躬身回应道:“陛下,臣以为郓州匪患确实当除,至于由谁出征,只要能扫除匪患,那就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