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儿子读书的读书、学徒的学徒、当兵的当兵,将来还不晓得在哪里安家?两个姑娘还小,最终总是要—嫁为人媳,也是靠不住。
——算来算去,还是大儿子“好”;辈分和安度晚年相比,显然-后者重要!
是以柳妈妈一方面当着丈夫面,反对小富子和兰兰交往;另一方面,每个月都偷偷给儿子多留下一些零花钱—搞对象要花钱,反正肥水也没流进外人田…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宁家老大喜欢上柳家小裁缝的消息,最终散播开来。说媒的-偃旗息鼓、不再登门。
转眼间,宁远贵22岁中专毕业,分配到北伏小学教书,也到了适婚年龄。宁篾匠夫妇再度着急起来—
老大没接,总不能把老二也耽误了?怎么办?
他们跑到街上小学找“二儿子”商量。
宁老二看见父母很高兴,一听来意-笑了!他耐心安慰道:
“你们莫操我的心。我读书时-就谈好对象了。你们未来的儿媳妇是我的学妹,将来毕业-也当老师。
等她毕业了,我在学校有宿舍,先结婚—房子的事慢慢来?反正不会要你们在妙岭-盖房子。”
宁篾匠难得一笑,称赞道:
“嗯,老师好、老师好!”
柳妈妈乐开了花,兴奋要求:
“你放假带媳妇-回家去,让我好好看看。我烧好的-给你们吃!还有见面礼,见面礼不能少!还要找‘媒人’—一边一个…”
宁远贵微笑点头,连连说“好”。
“你大哥么样搞哦?上不上、下不下的,唉—”宁老娘开心劲儿一过,便皱着眉烦起大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