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点了点头,给予肯定:“还不错,足以以假乱真了。”
“那里,还是不够细腻。”王志文谦虚道。
其实,用真蜻蜓来作改造,比仿生的更容易一些,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修炼的原因,这种改造生物的事情,杨凡一想起来就浑身不舒服,总感觉违背了自然。
不过也是,在生物上改造,比如把马头接到牛的身上,这种牛不牛,马不马的,就算是普通人,也不会感觉到舒服吧。
这种不舒服感,其实就是根植于人类身上的伦理道德问题。
所以,从一开始,杨凡成立的这个仿生无人机设计团队,根本就没有打算在生物的身体上做生化改造。当然,王志文也持有这一观点,不然两人观点冲突这么严重,肯定走不到一起。
突然杨凡想起了什么,问道:“刚才你没在控制它?”
“没有,”王志文答道,看到杨凡惊讶的表情,他解释道:“这是我们在蜻蜓身上得到的灵感,设计出来的算法,在没人控制的情况下,它能依照算法,自行飞行。并且在它的身上,我们还装了超声波发生和接收仪,遇到阻碍物,它便会自动绕行。”
“好样的!”杨凡称赞道。想了一下,他又问:“能飞多久?”
“虽然应用了公司的纳米电池,但由于体积太小,目前只能飞行一小时。”
“一小时?”杨凡重复了一下,“一小时够做很多事了。这样,你稍后发一份详细的技术资料给我。”
吩咐完,他似乎想到了什么,道:“对了,这蜻蜓的最远的控制距离是多少?”
“二百米。”
“少了点。”距离还是有点少,因为他可不是要推向民用的。
“其实用4G信号,也是可以实行控制的,只是可能有点延迟。更大的问题是有些建筑物多的地方可能会没有信号。”王志文说道。
因为5G信号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在一线城市普及,其他地方还在用4G信号,所以王志文就只说了4G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