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快马加鞭,马不停蹄的来到了湖北省秭归县,也就是中国战国时代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也是楚文化发源地之一。
传说秭归县名由屈原而来,传说屈原有个姐姐,屈原被流放前,她曾特地赶回来宽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
后人为表示对这位贤惠的姐姐的敬意,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演变为今秭归。
秭归县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宜昌市辖县,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此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而我们的最终目的地是屈原故里在秭归县三闾公社乐平里,位于巫峡与西陵峡之间的长江北岸,这里有关屈原的名胜古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并以景名联诗一首:降钟伏虎啸天来,响鼓岩连擂鼓台。
照面井寒奸佞胆,读书洞出离骚才.丘生玉米合情操,濂滴珍珠荡俗埃。
锁水回龙含泽畔,三闾八景胜蓬莱。它是宜昌市秭归县的一个四面青山绿水回环的山清水秀,风光秀丽的小村庄,公元前340年,屈原就诞生在这里,这里是诗祖的根脉。
秭归为屈原的诞生地,这个出生地可不是道听途说的,而是有根有据的,最早源于东晋袁山松《宜都山川记》: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也引用了袁山松秭归说。唐代文学家沈亚之在《屈原外传》引《江陵志》说:屈原故宅在秭归乡,北有女须庙,至今捣衣石尚存。
晋庾仲雍《荆州记》及唐王茂元《楚三闾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并序》中都明确指出屈原是秭归人。
殷商时期秭归为
“归”国所在地,
“归”,郭沫若认为
“当即蜀鄂交界之处夔国”,
“其故地在今湖北的秭归县”。西周时期,周成王封熊绎以子男之田,居丹阳,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为夔子国。
今香溪有古夔国城遗址。丹阳,是楚国最早的郢都,是屈原祖先的聚居地。
从古至今,在香溪河聚居着庞大的熊氏、屈氏家族。时至今日,熊屈两姓还有近万人伴随居住于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