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李东生没有办法,说:“大姐啊,我们这次来对你家的情况进行走访,前面的所有项目你都已经认可了,但你不签字的话就有些不讲道理了吧。
而且,我们这次的走访,并不是来认定你们家是否还是属于贫困户的,而是确认你们家现在的实际情况的。
你不配合的话,我们后续的帮扶工作可是没有办法继续下去的。”
同行的村干部也帮着李东生劝说着,费了好大的劲,才让那妇女十分不情愿地在走访调查表上按了一个手印。
用了近一个小时,第一家贫困户的走访工作终于完成了,李东生陪着笑脸跟贫困户道别之后,满脸疲惫地躺在了轿车的座椅上。
吴光良说:“李县长,这家的情况看起来也不是很差嘛,他们家这样的条件也算是贫困户?
我觉得你们划的贫困线标准是不是太高了点啊?”
李东生搓了搓脸,说:“在上级部门精准扶贫的要求下,精确识别谁是贫困户,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
上面要求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并制定了‘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总原则。
但是,在目前的管理机制上,根本无法对所有农户的收入情况做到完全的掌握,甚至连村干部都只能了解个大概。
所以,大家还是只能以非常原始的工作手段,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以及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工作。
可是,每个县的脱贫任务数量是确定了的,而当时贫困线的标准为每个家庭成员的平均年收入在三千元以下。
按照现在的劳动力水平,任何一个拥有劳动力的家庭,都能够轻松地达到这个标准线之上。
由于县上是把脱贫任务指标下发到每一个村子的,如果一个村子里符合标准的贫困户数量不够,为了完成这个脱贫指标,就只能私下把贫困线的标准放松一点,把接近贫困线标准的家庭划定为贫困户,这样做也是得到县里默许的。
因为近几年上面对扶贫工作比较重视,所以,以前有些部门为了早点完成任务,就直接向这些贫困家庭送钱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