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个时候,蒙嘉带来了这条消息。
如果子婴传来的密信属实的话,燕王纳土受降绝对有诈。
从这一条消息赵政立马分析出了两点。
一是子婴很可能还没有暴露,而且已经出色完成此行的目的,燕国使节带来的樊於期的首级便可以证明这一点。
二是燕国使节此行的目的,应该同子婴密信中说的那样,是为行刺自己。
想到这里,赵政这一阵子的阴霾,顿时一扫而空。
“蒙卿,燕国使节是何许人也?”赵政期待问道。
“回禀王上,燕国使节共有正副使各一人,正使名为荆轲,副使名为李均!”
“那他们相貌如何?”
听完秦王的问题,蒙嘉略微一愣,不太明白赵政为何会询问二人的相貌,不过还是如实的说道:
“荆轲约莫三十余岁,阔目高鼻,端是英武不凡。副使李均看上去不过是一个十余岁的少年,相貌亦是俊秀,想必是燕国哪家的公子王孙吧!”
“明日大朝咸阳宫,设九宾之礼,吾要当着百官的面,接见燕国使臣。”听完蒙嘉的叙述,赵政心里大概也有了个底,那个李均应该就是自己的侄儿子婴了。
既然要以此为名,讨伐燕国,戏自然要做足。在大朝会上让众臣僚均看到燕国的企图,那便再合适不过了。
得到蒙嘉的消息之后,荆轲也在做着最后的准备,梳理着行刺可能用的器具。
“大兄,黎民苍生,苦战乱久矣!若是秦王一统海内,天下亿万苍生均为一国之民,这个世道会不会更好一些?”子婴小心的问道,如果荆轲能够认同大一统的观念,说不定还有希望令他放弃刺秦之举,留得一条性命!
“吾与秦王之血海深仇,倾三川之水亦不得涤清。况太子殿下待吾甚厚唯有以死以抱之!”荆轲坚毅的说道。
虽然没有正面回答子婴的问题,然而态度已极为鲜明。荆轲绝对不会放弃刺秦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