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信使报信后,完颜宗望也率军开拔北返。
种师道得知金军撤军后,立即给皇帝赵桓上书,说这是最好的战机,只要我军在后面追击,在金军到黄河边渡河时与他们接战,保证能够让他们全军覆没。
种师道还断言,如果就这么放走金军,日后金国定然还会南侵,则祸不可测也。
太宰李邦彦等主和派大臣听后,在朝堂上强烈反对,认为朝廷花费这么大的代价才与金国缔结了和约,不可再轻言开战,引得金军再次南下报复。
皇帝赵桓害怕金军去而复返,决定接受李邦彦等人的主张,礼送金军出境。
同时,朝廷为了避免种师道领兵招惹金军,就下旨罢种师道为太一宫使,解除了种师道的兵权。
这个时候,姚古、种师中二人也领兵来到了东京汴梁城下勤王,但种师道被解职后,勤王军将领们明哲保身,追击金军的想法再也无人提起。
李邦彦还担心出意外,过几日又上奏折,请求让姚古、种师中、折彦质等将领兵护送金军过河。并在河东、河北树立大旗,明确各处有擅出兵者一律军法处置,以防止地方武装骚扰金军。
二月十一日,东路金军终于开拔离开京师,并同时带走了作为人质的肃王赵枢及负责割地事务的太宰张邦昌和秦桧等人。
二月十二日,为庆祝金军终于退兵,皇帝赵桓下旨命大赦天下。
宋徽宗赵佶在退位前才大赦了一次天下,如今时隔一月,新皇帝赵桓又大赦天下,只怕此番金军南侵,得利最多的却是那些牢里的囚犯吧!
二月十三日,李纲又上表请求皇帝赵桓批准派兵护送金军过黄河,并说这是有祖宗的先例。
原来辽国强盛时,宋辽多次战争后曾签署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签署盟约后,当时的宋军为了防止辽国反悔,又或者退兵时烧杀抢掠,便派大军跟在后面护送辽军出境。
现在金军情况与其类似,李纲便引用成例,希望皇帝赵桓批准也派遣宋军护送金军过河。
李纲表章上去后,众位大臣都认为金军刚走了三天,现在就派兵在后护送,时间太早,容易引起金军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