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躲在暗处,将性格执拗的主战派大臣李纲推向了前台。
李纲属于那种脾气倔,一根筋的人。他对皇帝逃亡持坚决反对态度。
发现宫中在收拾行李车驾,皇帝赵桓要逃跑后,李纲拦住了赵桓,力谏他留在东京城里坚持抗金。
李纲知道新皇帝赵桓胆小怕事,没有甚么主见,就吓唬他说,金军已经渡过了黄河,前锋不日就会兵临城下。此时再走,出城不久就会被金军骑兵追上,比留在城中更加凶险万分。
赵桓被李纲的话吓住了,打消了逃跑的念头,宣布继续留在京城抗击金军。
赵桓虽然决定暂时留在京城,但太上皇赵佶却已经下定决心南逃了。
太上皇赵佶下诏说,准备到淮南东路的毫州太清宫进香。
赵佶的理由是自己前几日禅让皇位时染疾中风,现在已经康复,所以去烧香感谢上苍眷顾。
诏书下后,负责宫内礼仪的太史立即配合太上皇演戏,说第二日也就是正月初四日就是个适宜出行的日子。
于是太上皇赵佶在四日辰时天还没亮时便由东京汴梁城东北汴河水门通津门乘御船出城,沿着汴河向东南赶往毫州。
此行队伍庞大,太上皇后、皇妃,以及赵楷等皇子也都跟着太上皇赵佶一同逃离了东京汴梁城。
此外,还有童贯、蔡攸、高俅等大臣亲自带领禁卫军随护圣驾。
太上皇赵佶这一走,城内百官更是人心惶惶,许多官员都逃离京城四处避祸。
何灌为了掩饰自己望风而逃,丢失黄河防线的罪过,在给朝廷急报时夸大其实,导致东京城里朝廷误以为金军已经大举渡过黄河。
实际上,正月三日,金军东路军只是刚刚开始渡河而已。
因为河上桥梁被烧毁,金军延河岸上下寻找,勉强找到了十余艘小船,每次一只小船只能运载六七个金兵过河。
后来金军又找到几只大船,才开始安排骑兵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