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人的道理,难道不都是对的吗?可是,第一个人的道理纵然对,却做不到啊。”
公造冶闻言一滞,急问道:“先生之意,我墨家学武王伐纣安定天下,选贤人为天子一事,竟然是难以做到的?”
墨子叹了口气,目光又投到适的身上,说道:“适,你的办法可以用在宋国。这一点我是相信的。”
墨子所说的相信,不只是相信,更是自己推断之后所得出的答案。
宋国如今已经有了询政院,商丘的民众开始正式参与到国事之中,许多事未必对,可是他们会逐渐成长。
在商讨询政院的种种规矩时,墨家为了不激起贵族的全面反对,做出了巨大的妥协,让贵族垄断着否决权等等特殊权利。
这依旧是一种“贵者恒贵贱者恒贱”。
十年后,盟约到期,贵族之间的矛盾还必然会爆发。
按照适所说的那种阳谋之法,十年后的商丘民众已经熟悉了参政国事这样的行为,而新一批有钱却身贱的阶层成长起来,到时候商丘必然混乱。
墨家只需要稍微出手,就能够控制整个宋国,得到新阶层和支持,这一点毋庸置疑。
宋君力量本来就弱,贵族们互相制衡,到时候虚君而立法,并非难事。
可是……得到宋国之后,怎么办?
墨子相信适的办法可以用在宋国,却不敢确定适的办法可以用在天下。
于是他问道:“届时,即便宋国变法改制,虚宋公而实政宪,天下必然震动。”
“宋四战之地,处在中原。届时,这样的宋国是能够被各国王公贵族所容忍的吗?”
“南有楚而北有三晋,墨家难道是可以支撑的吗?”
“如今晋楚确有矛盾,可……适,你不要忘记,十年后若取宋,宋坏了天下王公贵族的规矩,他们一定会放下那些矛盾,一同来维护对他们有利的规矩的。”
“若想依靠宋之一地,用火药戈矛改变天下的规矩,也就意味着不能再靠嘴巴来讲道理,到时候只怕会被天下围攻,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