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这场盟约,根本不是结束,而是一场维系十年的停战。
十年之后各方都懂得争取自己利益的时候,这纸盟约也就毫无意义,到时候才是真正的“政变”。
如以前,只有贵族和甲士参与的政变,实在是换汤不换药。
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在场的这些人需要举行两次盟誓。
一次是墨者作为调停人的十年之约。
另一次则是民众的利益需求与政治变革。
如第二次弭兵会一般,参与盟誓的不只是国君,还有各国的封地大夫,那些有力量有封地的人才能维系盟约的稳定。
宋国是否会被灭国,或者是否能在正常的战国时代生存下去,那不是适考虑的问题。
宋国太小,不能撼天下。
但宋国处在天下之中,北有晋南有楚,东有齐鲁西有郑韩,却可以方便将一些事传播天下。
待墨子与随侍弟子到来之后,贵族们与国君先行盟誓墨者调停的三条,十年之内不得再起戈兵,互相之间不得戕害。
这种事宋国的贵族们玩的纯熟,多次政变、三姓共政、司城约公室等等事,基本都和这件事差不多。
唯一区别就在于,之前只是盟誓,靠鬼神天帝来监察。
这一次,却多出了一个属于调停人的墨者作为监督,并且墨家保证不论谁违背的这三条盟约,都会帮着没违背的反击。
墨者是可以守城的,此时也是可以煽动民众的,至于墨者野战之力到底有多强,暂时还未有人知晓。
一旦知晓,这盟约也就会更加稳固。
这三条盟约算是妥协,也算是对此时贵族分封制的无奈,也是三方贵族公族唯一能接受的条件。
更重要的,司城皇和六卿的势力都没有缩减,宋公的力量也没有加强,这种诡异的稳固平衡在墨者展示了野战能力之后可以维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