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韩军可出数万、齐军尚可动四万、魏卫及天子之师可出三万,号三十万,攻宋。”
“若下商丘,墨家必然回援。即便不回援,主力也不敢轻动。主力不动,以胶东一地之军,难破临淄。”
“临淄虽不如彭城坚固,但也修整数年,铜炮亦多,粮食足够,城中多有技击之士,只要肯花钱便能雇佣,总还能守住。”
“若是回援,则正中墨家之计。到时候若墨家又攻平阴、泰山,齐国首尾必不能相顾,届时更险。”
“况且,若胶东墨家有能力数日破临淄,待君上大军返回时,恐怕临淄已破。若胶东墨家不能数日破临淄,君上是否回去又有什么区别呢?”
“是故我说,不如趁此机会攻其必救,拖韩、魏、卫下水与之决战。胜,则齐可存;负,齐固亡矣,韩卫亦不得存。”
诸侯联合作战,最大的问题不是共同的敌人多能打,最大的问题永远是盟友。
有时候,防备盟友要比防备敌人更重要。
现在诸侯还未准备就绪,墨家忽然来了这么一手,打乱了诸侯的部署。
进言的齐国大臣很清楚,这时候攻宋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仓促之间各国不能凑出最完美的阵容和默契的配合。
一旦决战失败,诸侯也就完了。
但好处是如果失败,可以拉着韩魏卫一起死,而不至于说齐国被蚕食吞并而韩魏尚存。
齐侯剡权衡了一下割魏补齐之策和拼死一搏要死一起死的策略,说道:“相言甚合吾心。”
遂派人前去联络韩、魏、卫等国不提。
秦人馆舍内,得知了齐国如此动作秦人的意见几乎一致,齐国这是背盟的行为。
齐国这么做,制秦人于何地?
为了反墨的大局,秦军放着在西河那么大的优势不打,坐下来和魏韩谈,就是因为秦国知道一旦让墨家做大、稳定了南阳和江汉,北方诸侯都没有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