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和秦国爆发战争,可能会很激烈,南阳地势平原,有可能会易手,故而将南阳地区的铁矿冶铁作坊的工匠们集体搬迁到了此时刚刚筹备建立的鄂邑,以备不测。
这次迁徙是长久性的,因为南阳地区很可能会成为拉锯战场,故而将这些人的家庭也都搬迁到了这里。
依靠江汉地区的粮食,尽快将鄂邑建成一个以移民为主的工商业基地和南阳争夺战的军工大后方。
除了这些,刘三还看到了许多尾随而来的小商贩、手工业者等等。
这里很快就要成为一座城邑了,一座粮食难以自给但是工商业畸形发达的城邑。
不过这些道理刘三暂时还不能够清楚,他现在还在服役劳作期间,可能等他完成了服役之后,这座城邑才会真正建设起来。
现在他们连队的任务,仍旧和以前差不多,是背石头修路,修一条从河边通往到铜矿山的不远的铁轨路。
这座铜矿山从上古的时候就开始开采,刘三知道这些矿山如今开采到地下水面之下了,想到那一日在船上卸下来的古怪的东西,他想终于可以看到那东西是怎么提水的了。
修路过程的第一次休息,刘三和连队中几个也颇为好奇的人一起到了矿山,几个月时间那些烧煤提水的古怪东西已经安装起来。
和他们一样好奇的,还有一些南阳来的人。
南阳的语言和蕲春不同,但双方都能够用泗上的语言交流,并不障碍。
远远就能看到冒着黑烟的烟囱,以及不断上下拉拽水桶的绳索,刘三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动起来的,旁边的人也是一般模样惊奇不已。
“这玩意只要煤足够,可以及得上七八匹马,而且日夜不停,不会疲倦。只需要一个专门的人往里面填煤就是。”
“原来还需要个女人负责放水的,但现在不用了。”
一个人正在得意洋洋地讲着这个东西,刘三心中暗惊道:“这东西能及得上七八匹马?日夜不停?”
放眼望去,只见这矿山的四周至少耸立着六七十个烟囱,略微一算,刘三心中也是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