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几次守城反击中,郑君的私属精锐并没有全力参与,倒是那些贵族的私卒损失有些大。
现在这一侧的城门处大多都已经是郑君的心腹人,卒兵未必是,但军官大多都是。
宫室外,郑君乙看着就在宫殿南侧不远的宗庙,心中为自己找的那个开城迎接魏韩的理由似乎更加地有道理。
郑国最开始的封地不在这里,在秦地,烽火戏诸侯之后,郑国才迁徙到了中原,最终选择了最为有利的真正中原,也曾凭此称霸过。
俱往矣,郑君乙明白新郑的宗庙恐怕也要再度迁走,魏韩那边已经答允可以封他一邑,以延续郑之祭祀。
车辚辚、马萧萧,郑君乙带着自己的精锐力量,以巡视城防为名,靠近了已经部署了自己力量的西侧城门。
负责和魏韩联络的心腹小声道:“君上,可以开始了吗?”
郑君乙担忧地看了看外面,不知道魏韩那边是否做好了接应的准备,也不知道魏韩那边到底信不信他的话。
就怕万一魏韩那边觉得这边有诈,自己又暴漏了,那可不妙。若是能出城逃亡还好,万一失败,出城逃亡若不顺利,只怕会被愤怒到极点的民众和贵族砸的粉碎。
但郑君乙已经没有选择,有消息说,楚国已经出兵,墨家也已经出兵。
而城中如今最得人心的,除了那些墨者之外,就是那些面临着死亡威胁的驷子阳余党。
他们明白他们所能依靠的只有城中的民众,而且魏韩不会接受他们的投降。
因为……魏韩出兵的理由之一,就是弑君。
弑君的理由,决定了当年政变中搞死了郑繻公、驱逐了其余六穆、弄死了太宰欣的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若不然,打着杀死弑君之徒、彰显天道的魏韩却接受了驷子阳余党的投降,这就是最大的笑话了。
况且,郑国当年三分之后,魏韩各自得到了一部分土地,这部分土地的法理是那些逃亡的郑国贵族带着自己的封地投靠了魏韩。
就像是当年的齐国政变一样,公孙会立于廪丘,廪丘的封地是公孙氏的,所以最终三晋伐齐之后的条约规定“齐国不得进攻廪丘”,而不是说齐国不得和魏韩再度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