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使者心想,魏国现在并无和泗上开战的能力。
尤其是从当年齐墨战争的表现来看,泗上最喜欢的战略,就是直插后方,在现在的边境城防体系下,魏国并无能力阻碍泗上义师的切入。
如果魏国真的干涉,在会盟的时候,只怕泗上就有可能直接宣战于魏,长驱直入,连破河东三十城,魏国如今有能力阻挡吗?
况且,若是墨家和楚国再度合作,以大梁归楚为诱饵,楚人真的会为了“天下大义”站在魏国这一边吗?
诸侯结盟,犹如囚徒之困,彼此信任,太难了。
砀山城虽然马上就要被攻破,但魏国使者也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如果魏国的几座重要城邑都修筑这样的城防,吸取砀山的教训,总可以守一个月以上。
一个月和三天,相差不过二十日,可对于军情如火的战局而言,这二十余日带来的后果却可能扭转战局,集中更多的兵力。
砀山没有撑住一个月,这并不是丢人,因为魏国使者已经确信,大梁城可能连三天都撑不住。
砀山能支撑这么久,已经算得上是理性和天志的胜利了。
魏韩使者心中各有打算,更多的还是几点。
炮兵的重要性,越多的铜炮意味着越可能的胜利。
新式城防的重要性,越新式的城防意味着野战主力有更多的调动时间。
而这两点,使者又不能不明白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钱。
钱源于税收,税收源于国民财富,国民财富的根源源于土地。
这就意味着唯有继续变革,方有可能。
一门铜炮动辄数百斤,化而为铜,价格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