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管真假,不少贵族都开始和王子良夫接触,或是半遮半掩、或是直接在公开场合反对变法之事。
楚王也是无可奈何,谁反对变法就抓谁?要是有这样的集权能力,那还变什么法,当年墨家给出的最坏可能就是要做到半壁楚国都反叛的情况,楚王恐怕下不去这个狠心。
再者,楚国的外部环境也不允许,楚国不是秦国,可以由着吴起和胜绰等人用最暴烈的方式变法。
原本墨楚同盟尚在的时候,那时候还可以用“变法以利万民”的口号请求墨家出兵,但是四年前会盟之后,墨家的口号有点太吓人了,楚王也开始有了退缩,只怕再搞下去要出大事。
贵族内部根深蒂固,远非一届君王就能够处理的。外部环境,各国虎视眈眈,楚国可不敢学秦国,守住洛水渭水,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变革,谁反对就杀谁,担着暴虐之名。
这种情况下,忽然让王子良夫巡边,不得不让许多贵族生出许多想法。
熊良夫自己举了申公巫臣的例子,其实也是在迎合临武君的话。申公巫臣想要夏姬而不得,于是反叛;可这些贵族们又何尝不想要自己的世袭权力和世袭封地呢?
君王和贵族的平衡,很难把握,尤其是在墨家的学说传遍天下的时候,更是如此。
民强士人强,压服了贵族,便会想着遏制王权使之成为一个象征物。
贵族强,便会想着继续分封建制,走小西周之路。
这种平衡一旦做不好,就很容易出事。前者容易被墨家的人蛊惑利用,搞出来二十多年前的宋国之乱;后者则是君主也不希望看到的情况,周天子现在都完蛋了,真要是楚国搞成小西周,那用不了多久王权就全无尊严。
熊良夫原本没有争位之心,因为他的兄长不论是出身还是受喜爱的程度,都比自己强。
可伴随着楚国政局在几场胜利压制之下的暗流涌动,加上那些贵族们的支持,熊良夫自然也生出了别样的想法。
没有贵族的支持,王位坐不稳,如今天下又有几个如当年叶公子高那样的忠心为国之人,甘愿功成身退?
贵族们心中其实也更着急,适当的变法之后,楚王极大的扩充了王师的数量,原本精锐的车广也编练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和车兵,外加隶属于王权直辖的炮兵,都使得贵族们日益感觉到了威胁。
楚王不死,自然不敢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