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送你。”英宗笑着这么说,就象送一个朋友远行。
出到了乾清宫门口,丁一便回身道:“总须一别的。到此便好。”
“保重。”
“保重。”
接近正午的阳光洒下来,在两人的身上,头脸上,冬日里的阳光,有着格外的温暖。
于谦、陈循等重臣,便看着年轻的皇帝,年轻的丁一,在阳光中,灿烂而真挚的笑意。
也看见在那笑意里有着浓浓的离愁。不加掩饰,尽在眉眼之间,是挚友的不舍。
只不过当丁一的身影消失在转角。英宗望向于谦等人时,尽管脸上仍有笑意,但已不是方才那种发自于内的情感,而是君王的宽厚:“众卿久候。”他点了点头,然后就行入乾清殿里去,并没有教于谦等人随他入内。因为他是皇帝,这不是皇帝该做的事。这不是皇帝该说的话。
又过了一阵,太监夏时才抱着拂尘出来,高声道:“爷爷有旨,宣于谦、陈循……等,入内见驾!”
“臣遵旨!”在景帝面前,于谦是被称先生而不名的,但在英宗面前,他就没有这种心理优势了,在随着太监引领入内的过程中,于谦突然之间,有点失望,他望了一眼陈循,慢慢地叹了一口气,他觉得这位被丁一说动的首辅,也许最后的结果,不是陈循所想要的。
乾清宫里的君臣奏对,丁一已将之抛诸脑后,如何去引导这个老大帝国走向立宪?想一想丁一都觉得是很恐怖的事,如同广西一样,因着“侯大苟”的存在,把一切旧的阻力一扫而空,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推动工业化的进程,那是丁一可以实现的事。但这种方法是不可能推及到全国的,一旦推及到全国,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对于丁一来说那是很清楚,完全去打破一个旧世界的前提,是有能力去建设一个新世界。他的手下并没有一支足以控制整个华夏的军队,更没有一大班优秀的小伙伴——这年头又没法输送去西方留学学习先进的知识是吧?西方还比大明落后好么?黑暗中世纪大约在这一年的西历年过完才算完;更别提北边那罗刹的援助了,丁一隐约是记得,俄罗斯此时还在蒙古人奴役下。
而且广西在这年头是一个落后的地区,广东也不例外,所以丁一折腾吧,倒也没多大的问题。要放湖广试试?试试在湖广弄个“侯大苟”出来灭杀顽固地主豪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各个地主豪绅必定会联合起反抗。
纸上谈兵也许有千种办法,实际操作丁一敬谢不敏,他宁可回两广去玩自己,凭着渐渐壮大的大明第一师,还有海外基地和舰队,在两广推动工业化,在海外霸据殖民地,通过高利润来诱使士绅阶层加入工业革命,不论华夏是什么政体,保证科技和工业的先进性,避免内战,避免被侵略,避免大屠杀,就是丁一初期的目标,至于重启整个大明,丁某人迈出了第一步,而他暂时就把后面的步子,留给英宗和于谦去经历了。
“随某来。”一袭白衣的丁一,去到奉天殿外,对着曹、石和其他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这么说道,能一句客套的话也没有,因为没有必要了,丁一有着绝对的把握,不用去看这些军将的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