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宝庆三年,在大宋两朝三百余年的漫长历史中,算是一个不起眼的浪花。
不过浪花虽小,细细品味,却仍然有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在悄然发生。
蒙古人在荡平大漠以西的广阔大地后,带着数不尽的奴隶和战俘,带着用鲜血染红的无上荣光,将注意力重新放到了南边。欧洲应该感谢金国,因为征南大将军木华黎在与金国的战争中病死,让与其感情极为深厚的铁木真怒不可遏,下令从印度河畔回师,结束第一次西征,悍然发动了对漠南的战事。
西夏作为相对弱小的国家,也作为蒙古伐金旁边一个碍手碍脚的家伙,被首先盯上,借口西夏没有履行盟约为由,天之骄子成吉思汗在这一年的夏末,攻下了西夏都城中兴府,杀其末帝李現,屠城,绝了西夏国的种。
于是宋朝疆域西侧,本与西夏接壤的地区,徒然出现了蒙古人的身影。
铁木真并不是十分清楚南方这两个庞大的帝国里,军事实力对比如何,如果宋朝也是跟金国一样的棘手,那么同时与两个强敌交战,并不是明智的。
于是在这一年七月,他病死之前,做出了联宋攻金的决定,并留下了“假道于宋以灭金”的著名遗策。
蒙古大将布哈南,被赋予了攻击西夏的同时、顺道去南宋边境骚扰试探的任务。
与此同时,派过去跟南宋结盟的使者也在路上,一边谈判结盟一边朝盟友捅刀子,蒙古人并不是第一次这么干。
在与西辽的战争中,铁木真就跟西域诸国来过这么一手。
布哈南的任务完成得很顺利,他几乎入无人之境一般在汉中、关陇以北一带纵横驰骋,攻必克战必胜,除了几处城池遇到轻微的抵抗被屠城以外,没有碰上一个像样的对手,南宋川北门户四大戎司像纸糊的一般无所作为,布哈南顺顺利利的来,随随便便的走,连衣袖都没挥一下,史称“丁亥之变”。
杀了人,抢了物,还如同牵牲口一般带回大批汉人奴隶之外,布哈南还带回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南边那个看上去很庞大的宋帝国,其实是一个很羸弱的家伙。
至少从目前来看,是这样的。
另外一件,就是南宋自己的事了。
权相史弥远上书理宗,要求追授理学大家朱熹为太师,追封信国公。理宗悦,下诏同意,从此作为儒家重要流派的程朱理学正式登堂入室,作为巩固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写入了史书。
消息传出,举国文人欢腾,对理宗歌功颂德,对史弥远赞誉有加,时年六十三虽的史弥远独相局面进一步稳固,继宁宗朝的圣眷有加之后,在理宗朝也一时无人与之比肩,满朝文武,无不出其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