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不下,赵地不稳。若我军攻入咸阳,赵境指日可复。诸国鏖战,齐国却坐视至今,国力细末无损,若其日后并吞河东之地,我之大敌也。”东野固道。他这是着眼以后了。
“东野卿忧心齐国太强,不佞却忧心齐军不强。”熊荆不是鲁人,没有被齐鲁间的恩怨影响。“攻邯郸者,王剪也。此人善战,不可小觑。若是救赵战败,火炮……”
“若魏军助我,齐军二十万,项伯四个师三万人。”庄无地道。“王剪攻邯郸之军不过二十万,余者皆在河间地。炮兵可先交由项师,再交由齐魏,此万不失一也。”
庄无地只能算是熊荆的幕僚,他的话让熊荆一阵思索。不过齐魏大军堆在大梁不用,或者只是攻拔东郡、荣阳,确实是一种浪费。
“你以为如何?”熊荆看向郦且,他的意见非常重要。
“齐魏之军,若不能助我,救赵再好不过。赵国不亡,可制齐也。”郦且也开始考虑到战后。“然臣还有事欲告大王:炮兵若归于项伯以救赵,攻秦足否?若是救赵,我军火药足否?”
老炮手带着一堆只有十二岁的小炮手,这就是楚军炮兵的现状。甚至还抽调了海舟上的炮手,这才勉强凑了两个炮兵团、一个攻城炮营。调去救赵,要调多少门炮过去救赵?这是个问题。
再一个问题就是火药。弹、药比原来只是3:1,可因为火药威力不足,变成了3:4。以十五斤炮为例,发射一发炮弹需要5221克火药。一百四十四门火炮,两百发计算,即需要一百五十吨火药,其中包含十五吨硫磺。
这还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炸城墙。二十多米厚的城墙每次就要二十吨——熊荆三面炸开江陵城的做法惹来作战司、军备司的一阵抱怨,要想大王这样打仗,楚军只能止步于白羽城了,炸十座城池就是两百吨。像武关、咸阳这种厚极了的城墙,用药估计接近百吨。开战前楚军储备了六百多吨火药,并没有计划救赵的用量。
“救赵乃是野战,一营炮足以。”郦且的提醒下,熊荆仔细想了想才答。
“火药如何?”郦且再问,军备司景薮连连点头,除去军中现有的,他手里现在还剩二百六十多吨火药,其中两百吨是留给武关和咸阳的。楚军不多破城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节省火药。
“即然只是一个炮营,火药足够。且红洋风暴季过后,海舟可运回数十吨硫磺。”硫磺熊荆已经不再担心了,塞琉古商人从最开始只能提供几百公斤硫磺,到后来可以提供几吨,到现在变成供应几十吨。
“倒是硝石不足。”说完他有些遗憾。硝田的产量很低,伍布莱港那六十多吨硫磺运回来,未必有四百多吨硝石来配。
“这当如何是好?”斗于雉听说不足,不清楚是什么不足。
“足矣。”熊荆道。“不佞言,此役火药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