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龙马,最好不用二十一斤火炮。”十二磅就是二十一点六楚斤。接近两千公斤的行列重量实在太重,四骈八马可以拖曳,可整个拖曳炮列太长,若非不得已,应当不用。
“不用二十一斤,当用几斤?”项燕追问道。
“最善者十斤,最重者……”熊荆有了些模糊,近代火炮体系有好几个,对火炮划分各有不同,并且法国的一磅和英国的一磅有三十五克左右的差异,他有些记不清法国人的八磅炮和英国人的九磅炮的行列重量,好在这个重量是可以估算的。
法国近代火炮体系中,如果是标准炮(非山地榴弹炮、榴弹炮),一磅的炮弹需要一百五十倍重的炮身。如果是八磅的炮弹,那就需要一千两百法国磅的炮身,换算成公斤就是五百八十六公斤。十二磅炮的炮架重量有六百多公斤,炮身九百多公斤,那只有六百公斤的八磅跑炮架应该在五百公斤左右,再加上三百公斤左右的前车,行列重量为一千四百公斤。
“最重者十五斤,”熊荆估算之后答道。“此可六马拖曳。十斤炮可四马拖曳……”
六磅炮并不属于法军火炮系统,严格的说美国内战时期的M1857十二磅炮也是英制磅而非法制磅。两种磅制的混合让熊荆有些头疼,但他之所以殚精竭虑的弄出‘米’,重建后世的度量衡,就是为了借用别人使用几百年得到的数字和经验。这是最快的办法。
他甩了甩头竭力消除头疼感,只道:“十斤炮放列轰击时,全重只有三千二百斤,紧急时或可以人力推前。”
三千二百楚斤就是八百公斤,虽然还是很重,但已在人力可以拖动的范围内。鄂焯听到这个重量也是点头,相比于近乎八千斤的二十一斤炮,这实在是轻盈可人。
“弹轻一半,敢问大王其用如何?”郦且再度插言,他想知道六磅炮的威力。
“这……”据说十二磅炮可以在六百码的距离上轻易打穿一个连纵队,而六磅炮即便在两百码的距离上,也很难打穿半个连纵队。熊荆也不清楚,一个连纵队有多厚,有多宽。他只能道:“十斤炮威力如何,试射方知。”
“战舟可置火炮否?”郦且又问起了一个问题,这也是作战司最近才讨论起来的话题。
“战舟置火炮?”大翼战舟、卒翼战舟的单薄舟身在脑海里掠过,熊荆摇头道:“不可置。”不过这句话也不对,他纠正道:“战舟非海舟,海舟炮门侧面对敌,排水五百余吨,故可置二十一斤炮,三十二斤炮。战舟排水不过几十吨,置炮也是十斤炮以下,且战舟正面对敌,船头置炮多是恐吓,不可击沉敌舟。即便以霰弹伤敌,也只可一发。”
“原来如此。”作战司对战舟置炮想出不少方案,但被熊荆一说,这些方案师似乎完全没用。但项燕不放过任何一个扩大步卒战斗力的机会,他只道:“若造出十斤炮,还准大王一试。”
“自然要试。”熊荆说的只是自己的推测。他并不看好战舟置炮,一分钟发射一炮足够战舟冲刺两三百米。一、两百米的距离一炮命中敌舟很难,即便命中也不能击沉,而冲撞一次敌舟肯定要沉。“此事便交由公输卿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