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恭贺我王!”赵高见机连忙相贺,一点都不含糊,倒是卫僚不动声色,毫无高兴之意。
“我得荆人钜甲两万余,卫卿为何不悦?”赵政看着卫缭,语气中有些责怪。
“大王请看。”卫缭抽出一把短剑,刃身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一条细细的铭文。
铭文实在细小,赵政对着光才把上面的字读了出来:“大王破临淄之岁刑夷之月,寿郢,工师良造。甲士剑,零一四九五四四……”|
大王破临淄之岁是前年的事情,即秦王政十四年,刑夷是楚月,为秦十二月。这把剑是秦王政十四年十二月一个叫良的工师铸造的,剑的编号是零一四九五四四。
赵政当然知道编号的意思,这是为了追查武器去向,有这个编号,这把剑落到谁的手上都能查到其最初的来源。明白此点,他不信邪的又抽出两把短剑,上面也都有编号,分别是零一四九五四五、零一四九五四六。再看钜甲,不说钜甲、就连胫甲上也有编号。
他终于明白卫缭的意思了,出售给胡商的兵甲编号肯定是记录在案的。任何人使用这些兵甲,只要看到编号,就知道是谁在白道截杀胡商商队,而这正是秦国要竭力隐瞒的。
“若之何?”赵政喘着粗气,把手中的钜甲胫甲全丢到地上。
“大王若要求胡人之马,此兵甲万不可用。”卫缭揖道。他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只是没有看到实物之前,他还抱有一丝幻想,以为对天下之外出售的兵甲,楚国不会铭文编码。
“不可用?!”赵政心中原有的喜悦瞬间化为乌有。
“国尉误矣!”赵高见赵政不高兴,连忙插嘴。“兵甲皆在我秦军之中,荆人何以知晓其上铭文数目?即便知晓,亦可说是缴获赵人之物。”
“敢请大王屏退旁人。”卫缭再揖,有些话他实在不好说。等赵政让旁人退后二十步,他才道:“臣去岁方知,敌侯或在曲台正寝也。”
赵政闻言大失惊色,“此、此……确否?”
“确矣!”卫缭对此忧心忡忡:“去岁杨端和兵马之数、粮秣几石,李牧尽知也。知此事着,唯正朝、国尉府、少府、丞相府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