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服务平台,不注意提供的内容,不注意平台的生态维护,最终遭到平台上消费者的集体抛弃甚至憎恶。
一个经典的,失败的营销案例。
这也为任天堂推出FC之后,对第三方游戏提供商百般挑剔,甚至压榨第三方提供了原因和借口。
甚至后来的苹果手机也一样,你要想在苹果手机发布APP,也要经过百般挑剔,万般审核。太垃圾的应用,被认为会降低苹果的品牌价值,绝对不会通过的。
这都是因为“雅达利冲击”对相关行业起到的警示作用。
任天堂的玩家粉丝超级多,但是八十到九十年代的时候,任天堂在业内可以说神憎鬼厌。
造成了世嘉和索尼的主机一出现,大量第三方叛逃,虽然世嘉最终把自己玩坏了,但是任天堂的霸主宝座终究是没守住。造成了主机市场如今索尼、微软、任天堂三足鼎立的局面。
凯萨这么着急,主要因为“雅达利冲击”虽然在一九八三年开始,然而实际上,如果有心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九八二年的时候,雅达利就败局以现了。
凯萨的计划是,不能让任天堂发展起来,这个公司太可怕。任何想在这个时间段崛起的游戏公司,都不可能绕开任天堂。
既然绕不开,那就利用PLAYBOX把它消灭在萌芽里。
凯萨很早就计划,自己的IT业要碾压业界一个代差,也就是三年。
为什么是三年?这可不是什么摩尔定律,不是十八个月翻一番的所谓代差。
凯萨所说的三年代差是“老黄”定律,或者说显卡定律。
英伟达显卡的华人老板黄仁勋,被玩家昵称“老黄”。
主机玩家感觉不到,PC玩家自己花钱攒机器,不管CPU和内存多给力都白扯,只要三年,如果你不能在第三年更换最新的,在显卡天梯图中最新上市的主流显卡,你就会发现,新出的3A级游戏大作,你的PC开全特效跑不动了。
举个例子,比如一年一款的年货系列《使命召唤》。
抛开花几万块的发烧玩家不算,就说主流显卡玩家,如果是两年前攒的机器,玩最近刚上市的《使命召唤》,你就会发现全特效卡得根本玩不了,就算降低特效后勉强能玩,但是必须付出降低游戏享受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