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就三碗,韦仁实是知道的。他若再接了这一碗,那就得有一个人饿着肚子了。
不过,这种事情哪里能难得住好吃嘴的现代人——尤其是一个在田间地头里度过少年时期,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农村教书的现代人。
时节正春,从外面找些野菜,去河里摸些小鱼,熬煮些鱼汤应是不难的。纵然没用盐椒调味,也至少比一碗粟米饭的营养价值高——这具身体正是急需营养来要茁壮成长的时候。且这时候的河水除了泥沙,恐怕还不知道什么叫做污染,里面的鱼必定不会少了。
福昌的河流不少,韦仁实家门外不远处便有一条。
刀辕川的水还略显刺骨,汩汩流动汇入洛河,那是在后世里已经多少年没有见过了的清澈。
甚至可以看得见鱼儿在水底嬉戏,这清净的河水着实诱人。
若非天气尚不够暖热,韦仁实便就要直接赤脚下到河里去了。
河边野菜不少,虽然也有许多采摘过的痕迹,但留下来的也够了。
清明菜是好东西啊,可以抗菌消炎。荠菜的味道也很好,营养价值也很高。能找到薤白更令人高兴,味道可太鲜美了……
不多时,韦仁实手里已经有了大把大把的各种野菜了。又顺道折了一把树枝,准备做个捕鱼的陷阱。
“仁实兄!”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呼喊。韦仁实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等那声音又喊了一遍,这才猛然想起自己现在就是韦仁实了。
回过头去,看见同样一少年郎君,骑驴从此间经过,正从驴背上跳下来,过这里走来,且走且问“仁实兄在此作甚?”
看见他的一瞬间,脑海中关于此人的记忆随之滔滔而来。韦仁实愣在那里,一时间有些恍惚。
见韦仁实没有接腔,那少年走到近前,玩笑道“仁实兄,你怎的不做声,莫非不认得我了?”
“你……”韦仁实有些口干,一种千年倒错的感觉出现在脑海里,仿佛时空在这里翻转际会。
那少年见韦仁实仍旧愣神,于是又笑道“仁实兄近来可得佳句?”
这一刻韦仁实脑海中泛起里的,却是一首首的诗名——是《雁门太守行》,是《李凭箜篌引》,是《苦昼短》,是《辞汉歌》……是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还有……《送韦仁实兄弟入关》!
“李贺,李长吉……”韦仁实试着叫里一声。
“仁实兄今日是怎的了?”少年郎有些疑惑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