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也是他命不该绝。在护教军攻克也里的前一天,他就带着大阵兵马逃离也里。并借道锡斯坦,越过雷吉斯坦沙漠,进入申河下游。
虽然那是德里苏丹的领地,但事实上由当地酋长统领。并在当时,趁德里苏丹的军队平定孟加拉之地的叛乱时,投靠了吉慈尼。
眼见额格纳齐领着规模不小的兵马进入自己的领地,那些本就十分紧张的酋长们,误以为额格纳齐是德里苏丹派来的平叛大军。
于是战斗,就这么y差阳错的发生了。
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占据着本土作战优势的酋长们,还没等来吉慈尼的援军,就被额格纳齐打败。随后更是越战越勇,将整个申河下游之地收入囊中。
到底额格纳齐从也里带走的兵马,都不是花拳绣腿之辈。和护教军相比,差的只是装备以及战斗意志。在面对同一个水平线上的军队时,额格纳齐就未必是输家。
所以在信德之地,算得上是狼进入了养圈。
后来德里苏丹得知了他的英勇,派遣使者大肆犒赏了一番。并被德里苏丹的女儿瞧上了眼,从而得到德里苏丹的幸运。
现在整个信德之地,也都被德里苏丹赏赐给了他。
尽管这其中,有防备吉慈尼近卫军的意思。但是能有自己领地东山再起,额格纳齐还是比较满足的。
可惜的是,就在不久之前,吉慈尼派遣使者来到富楼沙,表示愿意臣服德里苏丹。只是前提,便是赶走进入古尔腹地的护教军。
当初像丧家之犬一样被赶出来,额格纳齐可都一直记着。所以对于吉慈尼的求援,是非常心动的。便护送使者,前往德里向苏丹详禀护教军攻取古尔腹地之事。并大肆宣扬护教军的威胁,而使其答应出兵。
最后在他的努力游说,以及公主的帮衬下。苏丹终是答应了出兵,并让他为统领,进入古尔腹地。
其实在这之前,德里苏丹不是没想过攻取古尔腹地。为此,还与吉慈尼的近卫军势力发生数次大战。像申河流域,信德之地,一开始是被吉慈尼的近卫军控制。但后来,当地的酋长们见德里苏丹势大,便与德里苏丹的军地一起,赶走了吉慈尼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