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在,已经初步掌握地方方言,也聘请了几个本地厨娘仆役,开始熟悉民情之后,展云楼已经应付得来了。
小姑娘再成日这样往他身边跑,会招乡亲们嫌弃的。
但直言让她不来,太打击人了。
再说展云楼,很有自信。
他让百姓建这桑基鱼塘,虽是从书中看来,却是很古老并有效的养殖方式了。
海边地平,容易造成水患。将大池塘分割切小,就减轻了一旦暴雨,便全面溢塘,跑光鱼儿的风险。
塘边种上桑树,既可防水固土,又能养蚕,缫丝纺线,给百姓多一项收入。而蚕砂,又恰好是喂鱼的肥料。
由此就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相互裨益。
可这些道理,是很难跟乡亲们讲明白的。
等到桑树长成,让百姓们看到成果,自然会明白他的苦心。
在朝堂上观政三年之后,本来他们那一届的前三甲,都可以留京,谋个好差事。
但当燕武帝问他们有何志愿时,最年轻的探花郎,寻回生母的欧阳棣表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他想为了生母梅姨的名字做点什么,愿去寒冷的北方,为大燕平定外患。
皇上很高兴,派他和纪筠一起离开了。
至于展云楼,挑了南海。
从燕武帝造船开始,他就看到这位年轻的帝王,在水事领域上的远见了。
如今海上北方有薛慎镇守,他愿到南方,为开拓大燕海域,做个先锋。
至于当年的状元石中棠,他主动请缨,愿回江南任职。
展云楼和欧阳棣,对他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石中棠可不是吃不了苦,要回江南的温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