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知道,荆州有李元景坐镇,鄂州是江夏王李道宗,扬州原来是李泰的封地,但李泰转封南阳均州之后,扬州也没有像样子的人坐镇了。
而岳州和江州,因为洪涝频仍,一直是谪贬之官的去处。
谁要是不好好干、惹了皇帝烦气,那么好吧,你去江州泡一泡吧。
吴王李恪猜测,他的这位兄弟,八成要在岳州或江州给自己找个去处了。扬州那么富庶的地方,李恪不认为皇会让他去那里任职。
如果能在岳州或江州有个立足之处,那里水情虽然恶劣,李恪不正好有个显山露水的机会?
他一定不会辜负了皇帝的期望,要将任地好好治理一番。
哪知皇帝的问话还没有完,再问吴王道,“王兄你只说了一面,要知道我大唐江山永固,所虑的可不止是一个水患和米粮。”
吴王抬头看向金徽皇帝,知道皇帝要将问题深入来谈了。
皇帝又给二人满了酒,微笑着问道,“那么王兄你再说说看,仅从方才提到这几座沿江的州府看,在军事上以哪州最重?”
这又是个很敏感的问题。
李恪岂不知大唐疆域幅员万里,西边最重甘、凉两州,北重灵、夏,河源地重鄯、兰,西南重松、益,而东北方最重幽、辽。京师外围则重岐、同两州。
幸好皇帝只问他方才说到的、长江沿岸这些州府,不然又是个长篇大论的问题,而且更不容易说得好。
吴王道,“陛下,若从军事角度来看,荆州则是保扬州之要郡,长江上游若不保,扬州安在?”
皇帝再度点头,“王兄你又说对了,但荆州要害实在江陵,那里毕竟是一处四战之地,虽有漕运之便,荆江之险,也不足以改变其易攻难守的形势。那你看……哪里才是守荆州的要地?”
李恪此时,已猜到了自己的去向,不外乎岳州或江州。
对自己这个长久闲置的亲王来说,岳州或江州,正是恰当其分的去处。
这亦是吏部派官的规矩——好地方有人眼红,因而闲言和竟争也多,要去先去劣地,下一步是好是坏先看看本事。
而接下来陛下要谈的,只算是洒桌上的额外探讨、以此拉近君臣的距离。
想至此,吴王心下一松,思路亦随着开阔起来,“陛下,是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