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此时罗定国并不知道唐世国对自己到底是欣赏还是厌恶,如果是欣赏,不管自己做的是什么,他生活在内心里都会找到一个原谅和欣赏的理由,而如果是厌恶,不管自己做的有多漂亮,在唐世国的心里都是厌恶。人性这个东西很难说得清楚,人心这个东西,更是难以琢磨,绝大部分的时候实际上还是人心决定着人的态度,尤其是对于一件事情判断的态度,理性一直都会有,但是感性也从不会消失。
看起来两个人都坚持住了。一个什么话也不说,一个有话不敢说。这就像狗主人手上有一块骨头,哈士奇想吃,但是不敢吃,摇断了尾巴,狗主人却又没有任何的反应,你说哈士奇的内心是不是崩溃的?
不过罗定国这条哈士奇毕竟不是一般的哈士奇,其实他还是一个敢于冒险,有些果断的哈士奇,而且这个时候,实际上罗定国的心理素质,还并不是很强大,他有些时候是忍不住的。
看到唐士国没有任何反映,罗定国也只能尴尬的再向前凑了一凑,然后说道:老首长,有段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我要是说错了,你可别怪我,我毕竟对于前方不了解,完全就是纸上谈兵。
唐世国这个时候微微点了点头,但是还是没说话,他知道对于罗定国这种的人,关键在于*和训练,*的好,自然能成为大才,*的不好那就是一祸害。
罗定国这回站得笔直,然后说道:我认为,在第二战场上,敌人也不可能完全无视于这个分战场的存在,他们一定会派出部队和我方在第二战场进行对峙,牵制我方可能对主战场侧翼做出打击的趋势。所以,实际上在第二战场上双方是僵持住了,而且这个时候我们看起来也不敢撤退,因为一旦我们撤退,那么就预示着我们第一战场和第二战场两个战场的犄角之势被打破了,第一战场变成了一个孤立的战场,这是非常不利于整个战局进行的,而且一旦战场上出现任何不利的局面,第一战场上的战士们,也会变的既没有增援,也没有撤退之路。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也是对整个局势一个错误的判断。实际上,假如说我们能够在第二战场上撤离,那么对于第一战场而言,就是最好的消息,因为这样能够大大的刺激敌人在战场上作战的决心,能够让敌人意识到这是一个有利的战机,能够促进第一战场诱敌深入的作战计划进一步执行,它可以很好的催化整个战场进入到一个更加胶着的状态。实际上,按照正常的情况而言,敌我双方的部署都是非常完善的,都有相应对的机制,没有任何一个指挥官是愚蠢的,而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往往是谁少犯错误,谁能够在战场上面对突发情况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谁对突发情况的预判和应对更加准确?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说谁在战场上掌握更加主动的战场态势。
说到这里,罗定国暂时停顿了一下,他想看看唐士国有什么反应,而此时唐士国的眉头完全皱了起来,因为他确实没有听懂罗定国这个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者说具体的战术部署是怎么回事?虽然说罗定国对于前方战场的判断基本上是对的。
罗定国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从桌子上随便拿了一张纸,同时掏出笔,在上面开始画了起来,然后说道:假如的前方战场上分为ab2个战场,假如a战场是大的战场,b战场是小的战场。b战场,我方大约有一个营的兵力,a战场,我方大约有四个营的兵力。而栗子山也好,枯涸小道也好,他们应该是位于ab战场中间靠近边境线地区。ab2个战场之间应该相距35公里以上。还在b战场和我们进行对峙的敌人,大约也应该是一个营左右。在a战场上和我们对峙的敌人,应该也是在一个营左右。大约都是500人。而且应该都没有携带重装备,不是摩萨国的装甲部队,因为假如真的是摩萨国的装甲部队的话,我们根本是没有任何胜算可言的,就我们现在手上的反装甲力量和敌人在正面战场上硬扛,那就是找死。
原本我们想在a站上对敌人进行诱惑,勾引敌人进入我方边境线地区,诱敌深入,围而歼之,所以也就决定着,大的战场应该距离边境线大约有15到25公里。同时也是为了分散敌人的注意力,牵制敌人的增援,所以我们的小的战场应该就在边境线附近2到3公里以内。
这就是我对于前方战场上所有情况的大概估计,我不知道对与错,但是我的战术想法是基于这个战场情况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