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肖晓阳而言,他现在关心的重点实际上只有两个,第一个自然是警卫连,第二个,就是已经越过边境线的二班。
二班班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对于整个774团而言,他都算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他是能够在敌人的侧后展开一系列的行动影响整个战局的,但是怎么用好二班或者说二班对于整个战局怎么样起到一个调动和催化剂的作用,肖晓阳其实还没有想明白或者说没有一个明确的部署。
作为一个成熟的指挥官肖晓阳也很清楚,战场上终究而言是讲究实力的,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任何的战略战术都是显得有些徒劳的。所以用一小支部队去撬动整个战场的局面是可以实现的,用一小支部队去作为整个战场的催化剂也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想要利用一小时部队就去扭转整个战局的局面,去决定一支战斗的胜负,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就算能够做到,风险也是太大了,相当于你把几千人的军事部署的行动,的安全与胜负,压在几个人的身上,这几个人一旦出现问题或者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几千人的部署和安全就会出现问题,这对于任何一个指挥官而言都是一种极大的冒险。任何一个指挥官都不会把一次行动完全依托于一个点。因为从军事角度出发,任何一个点都不足以托起一整场军事行动。所以在等所有的军事行动中,在整个军事部署行动过程当中,在战斗的过程当中,实际上都是通过一个一个点之间的互相联系对整个战场进行一个神经元网络式的部署。
所以其实在肖晓阳接到二班的汇报以后,在他给出一些新的指令以后,他其实还是在思考怎么样能够用好二班这支奇兵。虽然在一开始肖晓阳对于二班的命令是:越过边境线,向北迂回,进入到栗子山北侧,从后侧堵住583纵队后撤的道路。其实对于这道命令,肖晓阳很清楚,这一系列的战术行动就算非常成功,就算最终二班在栗子山北侧堵住了583纵队北撤的道路,但是凭借二班手上的兵力,想要挡住把583纵队后撤是不可能的,最多就是延缓一下,实际上二班能否挺进的栗子山,对于整个战斗主体过程的影响是有限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实际上,肖晓阳后面和二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就是要改变自己原来的战术行动和战术计划,将突进栗子山的战术目的改成敲边鼓的战争目的。
虽然肖晓阳改变了二班的战术任务,但是他依然没有放弃二班在这场上的催化作用。因为他很清楚二班在整个运动过程当中,尤其是在对手的境内运动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和对手的地方防御部队发生冲突,而这时候在战场上传出来的一系列信息,很可能会导致583纵队在战场上做出错误的判断,因为很明显的第一点就是,对于辛格洛夫斯基他们也很清楚如果仅仅是一个小队,就去堵住583纵队的后撤点,实际上是毫无作用,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是徒劳无功的,也就是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而言,派出一支部队堵住对手的后门,尤其是这么一只小编制的部队,其实是以卵击石,毫无意义的军事行为。但是肖晓阳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因为他要让对手误认为在这一只暴露的小编制的部队后面,肯定还拖着大部队,这才是肖晓阳想要达到的结果。
二班这个催化剂,本身的催化效果是有限的,但是二班能够给583纵队一系列的战场错觉,尤其是能够让583纵队对于自己的后方和侧翼战场安全产生怀疑。在这种战场怀疑的心理状态下,对于583纵队的催化作用那就是大大加强了。这也正是肖晓阳想要的效果,也是肖晓阳一直在考虑二班到底出现的哪个点是对整个战场的刺激最合适,在自己的眼里,二班只是一个七人或者十人的小编支部队,但是在583中队的眼里,二班这支部队可不是一个班,至少是一个排,甚至是一个连级的不对,容不得583纵队忽视。
但是同时肖晓阳也要控制住这个度,因为如果说二班在侧翼搞出太大的动静来,严重威胁到583纵队侧翼的安全,那么也很可能会直接促成583纵队的直接撤离,这就得不偿失了。
与此同时,肖晓阳还要考虑警卫连战在整个真假唐三藏作战计划过程当中,现在有什么作用?或者说肖晓阳在考虑整个真假唐三藏的作战计划推进到哪一步?
实际上,现在对于肖晓阳而言是一个很敏感的阶段,因为不同于辛格洛夫斯基。实际上警卫连在这个时候是完全缩成一团的,对于战场上信息的收集几乎是没有的,这对于肖晓阳想要在战术上进行一个相对应的判断是极其困难的。
而且肖晓阳和刘文博接到了警卫连关于前期作战过程当中的一系列失利,不得不说确实肖晓阳有些担心,虽然说肖晓阳并没有责怪老张的意思,但是对于战场上一些突发情况的出现,尤其是警卫连的一些失误,肖晓阳心里是非常的焦躁的,只是他控制住了,因为他也清楚如果自己不控制住情绪,在这个时候,在战争进行的过程当中,临阵换将或者作出一系列的处分,是会直接影响到774团的作战能力的。
肖晓阳考虑的这些所有事情,刘文博也考虑到了,不过相对而言刘文博更洒脱一点,或者说刘文博不容易被战场上的局面束缚,也不同于肖晓阳,刘文博一直在和唐士国保持的联系,虽然让唐世国很不满意,但是刘文博认为当自己在战场上僵持住了或者说当774团在战场上处于一个比较迷茫或者不利的局面的时候,这个时候不找上级,那还要上级干什么?所以当刘文博把一系列情况汇报给了唐士国以后,他唐士国也在思考,刘文博则在静静地等待着唐世国的下一步指令,他相信唐士国通过全局上的一些变化和信息上的收集,就能够对整个战局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和估计,到时候必然会为774团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来,同时自己在根据唐世国作出的指示,结合774团的实际情况,在战场上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不管最后自己是否执行唐世国的作战命令和作战计划,但是这对于774团而言都是有利无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