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德普小队选择的己方国境线内迂回。二班的选择是快速穿插。
  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德普小队虽然早做决定,早一步行动,但是实际路程却加剧了。而二班虽然在争执中做出决定,晚一步行动,但是实际路程却缩短了。
  似乎已经注定了二班和德普小队要撞在了一起!
  但是实际上的情况确实截然不同的。这场的不可控制性突显了出来。
  这是很有意思的局面。
  二班在到达长生林边缘的时候,理论上他们应该继续保持直线快速穿插。争取以最快的速度穿过开阔地带。但是尴尬的局面是,他们对于长生林以北的地形地貌是完全不了解的。而且从长生林的角度出发,这个开阔地带实在是有点大。邓副班长翻开地图,发现从长生林向北25公里,地图显示是一览无遗的开阔大草原。没有山也没有沟,偶尔起伏不定的几个山包,也没有什么隐藏的效果!但是现在二班又已经没有回头的路了。
  理论上可以再次改变推进的方向和路线,但是实际运作上,这就是战场大忌。虽然二班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和德普小队强时间,但是他们也知道,留给自己的侦查时间也不是特别宽裕的。敌人是不会坐等自己打上门的。
  但是还是必须避开栗子山,否则自己的行动,完全就是在栗子山敌人观察哨的眼皮子低下。
  于是,二班决定,向东北放心进发。尽量避开栗子山的辐射范围!
  而德普小队现在也遇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那就是上山容易,下山难的问题。就算只是栗子山,这个小小的山包,在冬季的野外,人迹罕至的地方。路是没有的,只能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出来。这就严重制约了德普小队的速度。速度倒不是关键,而是战场上的痕迹,德普小队无法有些的避免的掩藏!假如对手有侦察兵的存在。那么对手的侦察兵完全可以顺着自己的痕迹,直达大队的驻地。
  所以,对一德普小队而言,现在比赶路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怎么处理路上留下的痕迹。
  简单的迷糊是不够的,自己必须将一部分痕迹,彻底的抹掉。至少要造成一定范围内的痕迹空白。
  但是德普同样明白一个道理,人为行动越多,在精锐的侦察兵眼里,痕迹越多。越是掩盖,越是意味着,暴露的更多。是不看起来是一个完全矛盾的问题。
  德普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而德普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粗暴,那就是向北面纵深地带迂回的更深一点。
  就这样,双方的侦察部队都因为不可控制的原因和战场的实际情况,行动路线开始偏离原来的战术计划。原本至关重要的德普小队和二班,似乎一下子又变成了战场上无关紧要的因素,但是这个看起来已经偃旗息鼓的焦点。实际上是双方埋在对手战场上的一颗*。
  而这个时候,583纵队的优势开始凸显出来,那就是他们还有有一支更加灵活的侦查部队洛特小队。
  而774团现在似乎已经开始进入全面的被动状态。不过实际上警卫连的假唐三藏的价值,即将被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