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班决定越过边境线的那一刻开始。看起来,似乎战场上的局面已经明朗。但是实际上,战场的不可控性却变得更厉害了。
  原因很简单,战场的情况,已经开始脱离双方指挥官的预想和判断!也就会到最后战术链接上的脱节!
  甚至可以说,整个战场的成败似乎在这一瞬间,已经全部缩小到二班和德普小队的对抗之中,但是实际上,这只是整个战场非常小的一个部分,他就像是机器的某一个关键零部件,非常的重要,甚至它可能导致整个机器都罢工,但是他绝对不是全部,也不是不可以取代的。
  这里就涉及到战场的四个最基本理论中的两个,第一个,所有的战术执行因素的都是有取代方案。第二个,所有的战术执行因素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另外的两个基本理论,一个是所有的战术执行因素都是不可确定性的。另一个是,所有的战术执行因素在特定时间,空间,和力量里,是可以控制的。
  这就是战场战术执行因素的四大矛盾理论。
  而二班和德普小队的这一次战场上交手,完美的阐述了这四个理论。战场交手,并不一定要交火,而是看双方谁更能够为己方部队提供更多色战场信息和战术优势。
  双方第一步。
  德普小队选择的转向点,是在栗子山的山脊线。也就是他们在一开始就已经做出了决定了。
  二班的转向点,是在长生林。他们是通过激烈的讨论后决定的。
  双方对于转向点的选择,第一个要求其实都是隐蔽。第二个要求就是选择性要多。
  隐蔽当然是为了不被对手发现,而选择性多,确实是为了迷惑对手!
  所有,双方在转向点,都做一个看似多余的动作。
  德普小队的采取的三角点运动。也就是围绕三个点绕了一圈,然后再出发。
  二班采取的z行运动。也就是采取了多个z字型运动后,再采取直线推进。
  双方都留下了迷惑对手的痕迹。
  双方第二步
  双方的第二步有些相同,也有些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就是双方都想避开枯涸小道的开阔地带。不同之处就是双方一个选择是在己方国境线内迂回。一个选择是快速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