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远明想。
回到龙城,于远明把情况给齐友鹏做了反馈。齐友鹏也比较高兴,马上说下次带一些海报,产品彩页什么的去。同时已经就此事给分公司做了汇报,争取获得一些费用,作为在贵溪当地开展业务的花销。
在龙城的几位伙伴做业务做得也很一般,整个龙城四海人寿的业务氛围都不浓。平常开早会也就十几个人,遇上天气太热,或太冷,或下雨,人更少。每周五的大早会会好一点,乡镇的员工来了,三十来个已经很不错了。
乡镇员工来开会一般都有单子要交,她们算账算得精,来一趟路费吃饭什么的都是自己掏,如果没有保单交或者事情办就不来了。家里的活儿也不少啊!
一般能够从场镇走出来做保险的,在当地与一般农民还是有区别。文化,表达能力,性格,人缘各方面都要强一点才行。那她们就绝不会只是在地里干农活儿了。要么在场镇上做生意,开饭馆啊,开店铺啊之类。要么就是村干部,村支书,村长,会计,妇女主任,民兵连长之类。还有就是学校的老师,兼职做保险。甚至有副镇长也兼职做的。
所以,看似她们很闲,其实都挺忙的。
这个时代,努力挣钱,想尽一切办法挣钱才是主流啊!有几个能够甘于清贫的现代中国人?
齐友鹏还是那样,业务员一多,他就忙个不停。一会儿给业务员填保单,一会儿给业务员讲产品,一会儿给业务员抱孩子。对,没有看错,有个业务员带着孩子来开会。会议完了,她需要办事,就把孩子扔给了齐友鹏。
看到这样的景象,于远明摇了摇头。
杨芳凝倒是清闲,和业务员拉拉家常,几个女人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讲闲话,突然声音小了,又突然爆发出恐怖的集体哄笑,让外面没有参与的人不明所以。
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开单了,根据公司的考核不能挂零,于是于远明给儿子买了一份保险,象征性的三百块钱。
很多人不明白保险公司的考核,觉得你反正签的是代理合同,不考核难道不是让更多的人留在公司吗?
说不定哪个长期不开单的人突然就开单了呢?说不定还是大单,公司不就赚了吗?
于远明知道,这个道理看似有理,其实无聊。
第一是因为人性。人性都是有惰性的,对于困难,或者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做到的事情,没有几个有主动的积极性。除非你有足够的吸引力。比如利益或者威胁。
马克思说只要利润超过300%,杀人放火的事情都有人干就是这个道理。
但你足够高的佣金,加底薪,加实物或者旅游方案奖励都无法唤醒无法激励出保费的人,你以为突然开单或者突然开大单的几率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