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的古玩很便宜,不会像面前的人要价就是开口上千一套,这年代乡下一两百块都是一笔庞大的数字,乡下人要是把家里的老东西买了个百块,那是高兴死。
乡下人现在可在埋汰古董,碗和罐在喂鸡喂猪。
字画在那里上霉……
而且这时候古玩还没有开始大量造假,淘到好货的概率很大。所以不需要人懂行,只要是老古董,就可以收,不需要懂行的人。
不像是后世,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民间二十年的商贩寻宝,十年的收藏大涨,民间就基本没什么古玩了,有也是小心被高仿品骗了,后世可不要去民间淘的好。
因为再去农村收购古董的人,不是大发横财,而是欲哭无泪。后世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大部分通过手机,电视节目了解到了古董的价值,但是许多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只是知道一些粗浅知识,当古董商人去收购时,他们防范心理很大,比如一个东西按照市面的价格就是几百块,当商人说原因花几百块收购时,往往会招致一顿臭骂,说那是他们家的传家之宝,至少值十几万,几百就想买走,骗子滚远点。
甚至有时候商人还会背“下钉子”。比如像一个普通的民国彩瓶,古董贩子问人家多少钱卖,对方张口就是几十万,商人好说歹说普及,终于说动对方出价900元,结果等古董贩子要走的时候,卖家说家里还有夏宝贝打算卖,又搬出几个瓶子,这时候古董贩子明白,那些都是高仿,明白被套路了,赶紧走人。
后世很少有古董商人再去乡下收古董,因为假货太多,坑人的大多变成被坑的了。
这年代完全不必担心,因为还没有人意识到古玩文化的价值。
真品价格都不高,谁还去造假?
“阿强,帮我找一帮人,我要他们专门到乡下收购这些老玩意。”
他一直准备抄底华夏古玩,只是忙得没事情去专门去做这件事情,但是今天这场超级大捡漏,让他知道抄底古玩正是时候,自己手头有了,现在古玩这东西还是价值洼地。
缝合怪问道:“好,老板,这件事交给我。”
“嗯,把拿包裹打开,我再看看,可不要磕碰坏了这些宝贝。”
东西没有磕碰外,李均看了看鼻烟壶,十二花神杯,还有画轴,接着是把目光投向了其他一股脑买的古董。
有铜钱,竹器,漆器,一些东西李均看不明白。
但是其中一本书让李均欣喜若狂。
宋版本的书啊!
作为玩古玩的人都知道它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