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都市小说>重生之胆大包天> 第121章 价格闯关之惊弓之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 价格闯关之惊弓之鸟!(2 / 3)

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中北海决议将计划商品经济定位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此,价格改革的目标也就由原来仅限于解决价格扭曲问题,发展为造就一个新的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成为调节经济的手段,这就要让价格回到交换中去形成,用市场定价机制代替原来的行政定价机制。

然后,真正要让价格回到交换中去形成,就得全面放开价格,但是放开价格是有很大的风险,有前车可鉴。

1948年。联邦德国放开物价,一个月之内食品价格涨价2倍,出现了大规模的群众示威。

1980年,波兰放开食品价格,价格上涨,造成工人大罢工,波兰首脑,以及执政党被迫下台。

从计划经济中统制价格过渡到市场经济自由价格,为什么在过渡时期总要出现价格大幅度上涨?

这是因为,在统制价格事情,潜伏着大量的隐性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一般不表现为价格上涨,一旦价格放开,这种隐性通货膨胀就要释放出来,价格就大幅度上涨。

而华夏的改革必须是稳妥的,当然不能一下子全部放开价格,于是采取了一个过渡办法,先放开一部分产品的价格,暂时保留一部分计划价格。

这样同一种产品就有两种价格,计划内那部分是计划价格,超产部分是市场价格,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市场价格远远大于计划价格,这种同一商品,两种价格,那就是经济学所说的双轨价格,放开的那一部分就是市场价格。有了市场价格这一轨,就打破了指令性计划一统天下的僵死局面,使经济生活出现了生机。

而“双轨“在实际上则是“双规“,同一商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有两种不同的贸易规则。

如果马路上有两种交通规则同时起作用,一定会出现混乱。

在双轨价格的条件下,作为生产厂家,总会千方百计地少生产价格较低的计划内产品,多生产价格较高的计划外产品,还要想尽办法把计划内产品拿到市场上卖高价,因此,一些计划范围内的合同不能完成;作为用户,就千方百计地多买计划内的商品,少买计划外商品,还会通过各种手段去套购计划内的商品。

这样,市场价格冲击了国家计划,常常使计划落空;计划价格的存在,又阻碍市场正常发挥作用。

双轨价格之间摩擦和撞击的结果是,两种价格都在起作用,又都不能有效地起作用。

计划失控了,市场机制也不灵。也就是到1988年,华夏将会出现经济秩序大混乱。

比如倒爷就是这样产生的,一家旅馆里,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

一位“倒爷“将手中的一张钢材提货单,卖给同房间的另一位“倒爷“,每吨加价200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