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没有再去学校,而是直接回了家。
夜晚。
李均的大舅来了。
李均的大舅王平凡,名字平凡,但是他那一生很是不平凡,像所有折腾的温洲人一样,从未停止过,只不过他没有很多温洲人一样折腾得很成功,但是不能否认他折腾有闯劲的一生。
如同所有温洲人一样,他一个劲地扑腾着他的生意,不扑腾不行啊,穷。
改革开放前,那是天天饿着肚子长大,温洲“三少一差”,自然资源少,人均耕地不到半亩,没有机场,没有铁路,只有一条通沪海恶水路和一条路况很差的104国道与外界相接。
温洲人被称为“可怜的温洲人”。
改革开放的概念提出来以后,很多温洲人开始看到曙光,老百姓把脸皮撕下来放在家里,人到外面去做生意,干部把乌纱帽放在办公室里,人到下面领着老百姓去办厂子。
他们整个群体比其他地方的群体更大胆地在这场变革里积极发展,快速壮大。
一句谚语在温洲流传。
“太阳每天总是哪一个,温洲故事每天都是崭新的。”
白手起家,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不断进取,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在逆境之中勤奋好学,刻苦顽强,不怕脏,不怕累,不达目的不认输,龙门能跳,狗洞能钻,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善于变通、能大能小、能屈能伸,精明、能干,敢于创业、开拓,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不想进国企打工,只想做老板”、“如同永不泄气的皮球”。
泥腿子温洲人自下而上地进行变革。
1982年,温洲出现创业小高氵朝,当地个体工商企业超过10万户,约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可是它才数百万人的城市,当时30万经销员也就是销售员奔波于各地,成为让国营企业头疼不已的“蝗虫大军。”
这群蝗虫大军是由农民组成的,出外谋生的可怜温洲人,大舅当年就是其中之一,走男闯北让他见识了不少。